【中國鐵合金網訊】中國商務部對原產于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及歐洲等4國進口的不銹鋼胚及熱卷產品反傾銷初判確立,擬課征18.1%∼103.1%的合證金,引起涉案廠商不服,在上周五(3月29日)在聽證會中反駁,爭取免征機會。
3月22日,中國商務部日前對原產于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及歐洲等四國進口的不銹鋼胚及熱卷產品,做出反傾銷初判,擬課征18.1%∼103.1%的臨時傾銷稅率,其中印度尼西亞稅率為20.2%,日本18.1%及29%,歐盟43%,韓國23.1%及103.1%。
此舉雖是全面性對進口不銹鋼產品反擊,但一般認為,主要是沖著印度尼西亞青山而來,因此印度尼西亞青山的回應態度備受重視。印度尼西亞青山表示,在接獲調查時就開始重新調整銷售結構,目前以正方胚及鎳生鐵出口中國大陸,取代原有的胚與卷,調整后已得以填補原有的銷售規模,影響不大。
除此之外,在上周五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舉辦的反傾銷案聽證會中,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及歐洲等4國鋼廠及進口商對于初判結果明顯表達不服,據悉反方全面反擊正方所提意見,尤其是對中國太鋼的提案調查態度強烈表達不滿。
據與會廠商指出,反方提出數據表示,從太鋼公布的財報來看,2017年調查期間實際上利潤等指標都是明顯成長,沒有受到進口量價影響。且反方反擊,太鋼等正方所提產量數字以重復計算,使調查結果失真。
反方并表示,包括印度尼西亞、日韓等進口中國的板卷有多數是加工后出口日本、歐洲等地,非全數在中國市場流通,對中國市場影響未如正方所言嚴重。
印度尼西亞青山即表示,去年出口中國的42.5萬噸中,有16.8萬噸是領有加工出口手冊的需求,在中國流通約僅20萬噸左右,占比中國上千萬噸的不銹鋼消費量來看是微乎其微,根本可達微量不舉。
據與會業者透露,在上周五的聽證會中,反方炮火猛烈,且以太鋼為主要反擊對象,同時多數正方并未表達意見,反方希望對于佐證數據需再進一步厘情。
(轉自要鋼網)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