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6.3402元,連續第二個交易日走高。而在即期市場,盡管4日當日收跌,但人民幣在此前五個交易日連續收漲,而且在3日,人民幣最終收盤價升破中間價水平,為今年4月9日以來的首次。
業內人士認為,前期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的預期正伴隨著美元走勢的調整而悄然生變,預計到年底,人民幣繼續單邊貶值的可能性不大,而人民幣也將在持續波動中尋找新的均衡點。
外圍 美歐貨幣博弈形勢微妙變化
人民幣的走勢和歐美等外圍貨幣的走勢密切相關,而從目前來看,美元持續上漲、歐元持續走弱的形勢正在悄然生變。
截至9月4日記者發稿時,衡量美元對一籃子貨幣走勢的美元指數已經由前期高點下挫至81.4。“技術上看,美元指數已經處于下降通道,84.1應該說是這一輪的高點。”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而且,目前市場上對第三輪量化寬松(QE3)漸行漸近的預期越來越濃,這對美元是個利空因素。”
美國當地時間8月31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行長會議上發表演講,稱“如果經濟復蘇需要,不排除繼續之前的寬松政策”,市場人士紛紛解讀為伯南克在暗示QE3或將落地。伯南克還援引有關研究稱,第一輪1.7萬億美元的國債和機構證券購買計劃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壓低了40至110個基點,0.6萬億美元的第二輪國債購買計劃將其進一步壓低了15至45個基點。伯南克稱“其效果具有經濟意義”。與此同時,多位州聯儲主席也都表示,QE3將于近期推出,且規模“不應小于QE2(6000億美元)”。
分析認為,美總統選舉前,美聯儲在9月和10月還分別有兩次議息會議。為了達到比較好的政策效應,從時點上看,9月份是推出新的貨幣政策的最佳時點。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持不同觀點。恒生銀行私人銀行及信托服務主管陸庭龍表示,美聯儲可能會傾向于按兵不動,等到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來之后再做選擇,他指出,QE3是終極手段,也就是所謂的最后一顆子彈,所以應該會留到最后。而中信銀行總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從目前時好時壞的經濟數據來看,美國經濟正處在微弱復蘇的狀態,并不好確定目前經濟已經達到需要進一步使用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門檻。“QE3的推出未必那么緊迫,明年年初再推出的可能性也存在。”劉維明指出。
而反觀歐元,目前歐元反轉企穩的動力正在進一步加強。據外媒報道,歐洲央行(ECB)行長德拉吉在歐洲議會的一個閉門聽證會上暗示,歐洲央行可以購買三年期或者更短期限的歐元區成員國國債。目前,投資者最關注的是歐洲央行將于9月6日召開的月度政策會議,市場期望德拉吉將公布購債方案更多細節。“盡管有來自德國的阻力,但是歐洲央行購買成員國國債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中期之內,歐元從下挫中企穩的可能性非常大。”劉維明表示。
自身 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所緩解
“在美元出現調整,而中長期歐元可能企穩的情況下,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人民幣繼續大幅走軟的可能性不太大,而將繼續維持雙向波動的局面。”劉維明指出。他表示,美歐政策確實存在不確定性,但是,即使QE3沒能如預期推出,歐洲方面也沒有出臺更多利好的措施,在今年年底,可能還會有一波美元上漲和歐元下跌的行情,而在這種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壓力將大大降低。
人民幣在最近一年內出現了兩次階段性貶值:第一次發生在去年10月以后,一直持續到去年年底;最近的一次從今年4月開始,持續到現在。而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下跌近1%。不過,各種數據顯示,目前,這種貶值的預期正有所消散。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數據,2012年7月,銀行代客結售匯為順差5億美元,這是繼6個月代客結售匯呈現逆差后的逆轉。安邦咨詢研究員分析認為,7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反映了近期人民幣貶值預期在減弱,這與美聯儲推出QE3預期顯著增強導致美元弱勢不無關系。
趙慶明指出,現在市場仍有人民幣向下調的氛圍,不過,他認為,出口最困難的時候已過去,也就是說,用貨幣貶值的方式來保出口的可能性正在下降。
而實際上,人民幣也面臨著外部的壓力,以至于其繼續大幅貶值并不可能。《華爾街日報》指出,許多市場人士并不認為中國會讓人民幣在未來幾個月大幅貶值。他們稱,如果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會促使美國通過貿易措施進行報復,并導致更多資本撤離中國,而目前中國正努力吸引更多資本流入以支撐低迷的國內股市。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的30位交易員中有19位預計,今年年底時美元兌人民幣在6.2750至6.3300元之間,與去年年底時的水平基本持平。其他11位交易員認為,今年年底時美元兌人民幣在6.3350至6.3800元之間,也就是說人民幣將溫和下跌。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只有1%左右,但在市場上產生的貶值預期很大,貶值壓力也很強。這有可能造成一個慣性,一旦形成貶值趨勢,有可能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他指出,目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人民幣未來仍有望呈現強勢狀態。他判斷,人民幣對美元階段性貶值可能于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消失。
政策 擴大波幅時機仍待定
伴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的加劇,是否要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匯率的雙邊波幅也成為市場近期的熱點之一。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近日撰文指出,當前人民幣有效匯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高估,可以考慮通過人民幣適度貶值促出口穩增長。他建議,中國應從四季度開始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調整過高的人民幣有效匯率,以穩定出口貿易,使實際有效匯率能夠充分反映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具體而言,中國決策當局應在四季度再次宣布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至2.5%,再過10個月之后,擴大到5%,2014年擇機擴大至10%,再于2015年擴大到20%。
中國人民銀行于2007年5月將0.3%的匯率波動區間擴展到0.5%。在此之后,受金融危機影響,該區間再次被收窄至0.3%,直至2010年6月“二次匯改”,波動區間才恢復至0.5%。而在今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再次宣布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5%擴大至1%。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日前指出,目前人民幣匯率市場上的預期分化與貶值壓力,恰好為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提供了時機。放寬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匯率的日均波幅,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已經邁出的一大步。他表示,我國應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讓其更為透明化、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場供求來決定。既然目前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那就不如讓人民幣對其他貨幣適度貶值。人民幣匯率順應市場形勢的適度貶值,又會為未來形勢轉變后的升值拓寬空間。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匯率的雙邊波動幅度不妨更大一些。
不過,劉維明表示,在年內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可能并不是特別好的時機,目前歐美形勢還不夠明朗,而市場也比較敏感,從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世界各大主要央行可能會出臺一系列的政策,等到明年市場比較穩定以后,在擴大波動區間更加合適。“貿然把區間擴大,可能使得目前本就比較波動的人民幣匯率更加無序,這對整體經濟不利。”劉維明指出。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