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印度擁有約9成的市占率中國組件來說,這背后的影響主要是在價格方面競爭力不如以往。
PV InfoLink的消息顯示,7月30日晚,印度財政部稅務局正式宣布:根據印度貿易救濟總局(DGTR)提出的最終建議,自7月30日開始對中國、馬來西亞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封裝為組件)征收25%的保障性關稅。依印度財政部的公告,將根據進口貨品的價值課征以下關稅,若后續有反傾銷稅,此關稅將課征扣除反傾銷稅之后的稅率。
由于中國和馬來西亞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單獨對印出口不超過印度總進口的3%,合計對印出口不超過印度總進口的9%,可以免除保障措施稅。
自歐美雙反后,印度對于征收光伏保護稅的態度持續反復不一,如今正式宣布開始征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印度本土制造商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機會。但短期內,印度本土產能不足,依舊需仰賴進口。因此防衛性關稅的實施,對于印度市場可能只會帶來增加成本等負面因素。
而對于在印度擁有約9成的市占率中國組件來說,這背后的影響主要是在價格方面競爭力不如以往。
PV InfoLink預計,短期內中國輸往印度的組件價格將必須進一步下跌至成本線以維持競爭力,531后中國組件封裝成本已降至每瓦僅0.1-0.11元美金左右的水平,使得一線垂直整合廠的常規多晶組件全成本目前僅需要每瓦0.23-0.24元美金,若以每瓦0.24元美金的常規多晶組件價格來計算,課征25%稅率后在印度國內的價格將墊高至每瓦0.3元美金,約等同于近期印度制造的本土組件價格。
“印度2018下半年乃至于2019年第一季度的市場都會走弱,印度市場變得更加不確定,對于之前在產能過剩下把印度視為救命出海口的國內中小型廠家而言壓力會更大。”集邦咨詢EnergyTrend分析師曹君如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中小型廠還是只能嘗試壓低價格來搶市場。但由于印度的市場容量變小了,可能這些降價壓力影響的規模也會限縮。
“同時,在國際市場上,雖然歐洲、澳洲與中東北非等地仍有成長,但一方面這些成長幅度無法抵銷中國國內降低的量,另一方面,這種國際布局基本是大廠的天下,中小型廠還是會受到很大壓力。”曹君如說。
光伏專家王淑娟也表示,2018年上半年,印度光伏市場大約占據中國出口額20%左右。在美國市場關閉之后,印度保護稅的出臺,將使中國海外難以找到6GW以上的區域。
曹君如指出,在內外市場都縮減的情況下,“技術追求進步,成本持續降低,產能與出海口分散風險,基本仍不脫這幾個方向。大廠會較有機會挺過去,困難的依舊是落后產能。”
正如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對于協鑫集成、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源、隆基股份等早就在印度建廠的企業來說,其可以不受保護稅的影響,繼續獲得在當地的成本優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