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一邊是美國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導致出口規模驟降近六成,一邊是懸而未決的歐盟反傾銷調查可能帶來的滅頂之災,中國光伏產業已走到“十字路口”,政府、行業和企業聯手反制或成必然之策。
美國商務部近日公布的美國商品進口數據顯示,6月美國進口中國太陽能產品總額同比大幅下降近六成。業內人士分析,美國5月開始實施的對華光伏雙反稅征收是主要原因,今年下半年中國出口美國太陽能產品受影響將更為明顯。
數據顯示,6月中國出口美國太陽能產品總值為996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415億美元下降近60%,這是繼5月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出口額下降20%后出現的更為嚴重的下滑。
今年5月17日,美商務部公布對華太陽能電池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中國涉案企業適用31.14%-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并將征稅措施向前追溯90天。據美方統計,2011年中國涉案產品對美出口金額約為31億美元,此次關稅決定將影響到59家中國太陽能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光伏組件約占美國市場的43%。在全球份額中,美國市場約占據中國組件出口份額的10%。大幅下降的出口規模也印證了企業退出美國市場的跡象。
“即便是以31.14%的稅率,光伏產品出口美國也已經沒有什么利潤可言,”國內一家電能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10月終裁維持原判,中國光伏企業可能退出美國市場了。
更加讓光伏企業感到絕望的是,7月24日,德國企業又向歐盟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而歐盟預計將于9月中旬宣布立案與否。
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甚至認為,一旦歐盟此次反傾銷立案成立,將對中國光伏企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海外光伏產品總價值約為358億美元,歐盟占60%以上,歐盟此次反傾銷案將涉及超過200億美元的出口額。
面對歐美這兩大光伏市場對中國設置的“致命”障礙,中國顯然不會坐以待斃。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戰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張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幾年來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對貿易摩擦的應訴能力逐漸增強,如果不通過政府行為來對相關產業提供應有的保護,很可能產生連帶效應,因此政府方面有必要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力挺中國光伏產業,在不違反相關世貿規則的前提下有禮有節地爭取合法利益。”
通過堅決反制打掉美國貿易壁壘在上一輪金融危機就有先例,2009年中美輪胎特保案發生之后,中國商務部毅然決定對美國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啟動“雙反”立案審查,逼迫美國最終選擇了妥協。有消息稱,商務部日前已經緊急召見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國光伏企業四大巨頭入京,共商對策。
日前,美國的最大經濟發展組織大鳳凰城經濟理事會(GPEC)執行副總裁卡馬喬表示,該機構已正式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交抗議信,反對向中國制造的光伏電池和組件征收關稅,“雙反有50%的可能性被判定成立,但是征稅的額度可能會比初裁時低”。
張莉表示,光伏案前后已經“糾結”了超過一年時間,對于國內相關產業也敲響一個警鐘,盡管光伏產業在做大做強,但利潤并不高,也沒有國際話語權,企業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應當從產品數量擴張型的發展模式轉型為質量和效益型的提升。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