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導目錄(2018年)的通知
寧政辦發〔2018〕51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導目錄(2018年)》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5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導目錄(2018年)
一、裝備制造行業
(一)智能儀器儀表。
鼓勵發展應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火(核)電站及動力裝置、油氣儲運、海洋運輸及平臺等領域的高端控制閥,如智能控制閥、大型火電機組用減溫減壓控制閥、核二級氣動單座式調節閥、高壓差調節閥、高壓氧氣調節閥、長輸管線調壓撬、煤化工用鎖渣鎖斗閥、高頻開關硬密封球閥、油品合成耐磨球閥等產品的研發應用與推廣;推廣應用電動執行機構、氣動執行機構,現場總線技術的控制儀表、自動化測量儀表、氣動調節儀表、電子式電能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氣表等智能儀表,智能變送速器、智能傳感器等智能工控設備。
(二)高端鑄造。
鼓勵發展超臨界、超超臨界蒸汽輪機高端鑄鋼件,特種鑄件,內燃機鑄鐵件,復雜形狀及高精密鋁鎂合金壓鑄件、鈦合金壓鑄件、深海用閥鑄件、核電用閥專用鑄件、核島一級泵專用鑄件、高鐵輪對、船舶專用閥鍛件。重點研發應用超大型鑄件模具快速設計與成形技術,超大型水輪機組葉片國產化技術,非常規使用要求的鑄鐵、鑄鋼材料技術。利用3D打印技術和智能鑄造優勢,為區內外鑄造企業提供智能鑄造工廠和3D打印設備交鑰匙工程,推動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和綠色制造,降低能耗,提高產品質量和鑄造精度。
(三)精密軸承。
重點發展大型石化設備軸承、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軸承、大型煤炭井下綜合采掘、輸送提升和洗選設備軸承、大型露天礦設備軸承、軌道交通設備軸承、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設備軸承、冶金軋機軸承、工程機械軸承、大型船舶軸承、海洋工程設備軸承、國防軍工裝備軸承、汽車軸承、重載汽車車橋軸承、數控機床軸承等產品,產品技術參數、精度和使用壽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產品達到替代國外進口產品水平。加快高端軸承智能化工廠建設。
(四)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
1.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發展高速、精密立式/臥式加工中心,五軸及五軸以上聯動加工中心,車銑混合機床,切削混合加工機床,高精度數控磨床,數控齒輪加工機床,數控特種加工機床,數控成形砂輪齒輪磨床,數控強力旋壓機,數控軋輥磨床,數控立式車床,全自動沖壓線,中、高檔數控系統及伺服驅動裝置,數控機床電主軸及驅動裝置,高效切削刀具,高速高效精密磨具。3D打印及激光噴涂等金屬增材制造設備。
2.工業機器人。發展焊接、搬運、裝配、上下料、打磨、噴涂、碼垛、包裝等工業機器人及其成套系統,以及安防、危險作業、救援等特殊領域專用機器人、商用機器人和家用機器人,改造升級基于機器人的自動化成形、加工、裝配生產線及具有加工工藝參數自動檢測、控制、優化功能的大型復合材料構件成形加工生產線和加工中心,提升相關基礎元部件。鼓勵工業機器人以及自動化生產線控制系統研發制造企業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發展。
(五)電工電氣。
鼓勵發展軌道交通用牽引供電設備、高速鐵路用高效節能牽引變壓器、智能變壓器、高原型配網開關設備、高原型高壓真空斷路器和成套開關設備、配電系統預制艙、智能成套開關設備和稀土鋁鎂合金線纜等產品。
(六)礦山機械。
1.研發應用雙鏈刮板輸送機設計和關鍵零部件可靠性分析技術,在現有生產刮板輸送機、皮帶輸送機、轉載機和破碎機等產品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技術性能、高可靠性的重型和超重型智能刮板輸送機、破碎機、轉載機、大運距大傾角大功率皮帶輸送機以及井下液壓支護設備、隔爆高效和超高效電機、外轉子直驅電機等,提高整機產品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2.著力解決圓環鏈、中部槽、托輥、聯軸器、礦用減速器、滾筒、脹套、蛇形彈簧、鑄鋼件等零部件在園區內為主機配套,以及中小零部件協作加工,滿足煤礦機械主機配套需求。充分發揮煤礦成套輸送設備在國內優勢,通過對外合作引進掘進機、采煤機,實現為用戶提供井下采掘和輸送一體化成套裝備解決方案,為大、中型煤礦提供成套綜采交鑰匙工程。
3.加大非煤領域成套輸送設備的研制,包括管狀皮帶輸送機、封閉式皮帶輸送機、長距離曲線皮帶輸送機、移置皮帶輸送機和非煤電機等新產品開發。
(七)汽車。
1.鼓勵新能源汽車及其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動力電池、電控系統、雙燃料發動機轉換器、混合動力驅動裝置、車載充電機、增程式電動汽車增程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
2.鼓勵發展罐體、廂體、車架大梁等主要結構件和部件采用輕質、高強度等材料的專用車,如鋁合金罐車或廂式汽車、車廂采用高強度鋼的自卸車、H型鋼掛車、鋁合金罐車和掛車、鋁鉚接廂式半掛車等。
(八)數控化、智能化產業裝備。
發展促進煤炭、電力、冶金、有色、石化、建材、食品、醫藥、紡織等傳統產業生產過程數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數控產業裝備,推廣數控技術、數控裝置和數控裝備在各個行業的應用。
二、化工行業
(一)現代煤化工。
1.鼓勵發展煤泥、焦化產品綜合利用及深加工先進技術和裝備,如煤泥綜合利用制甲醇,焦爐尾氣綜合利用生產甲醇和合成氨,煤焦油、焦炭深加工等。
2.鼓勵發展煤制烯烴和煤制油等煤化工副產品回收利用深加工先進技術和裝備,如煤化工副產品深加工制烯烴、回收丙烷脫氫制丙烯、副產C4深加工生產高辛烷值汽油添加組分等。
3.鼓勵發展高端特種聚烯烴產品,拓展產品種類和用途,提高附加值。
(二)石油化工。
1.汽油升級重點方向是催化汽油深度脫硫和增產高辛烷值組分。重點加快深度加氫脫硫、吸附脫硫、催化重整、芳烴抽提、甲基叔丁基醚脫硫等裝置建設,以及烷基化、異構化、輕汽油醚化等裝置。
2.柴油升級重點方向是深度加氫脫硫和改質。重點加快柴油加氫精制、柴油加氫改質、加氫裂化、渣(蠟)油加氫等裝置建設。
3.鼓勵圍繞本地和周邊地區煤化油化企業,利用煤化油化副產C4(液化氣)聯合配套建設深加工,推動建設芳構化、烷基化、異構化、醚化等項目增產高辛烷值汽油添加組分等。
(三)氯堿化工。
1.嚴控總量,加快推動企業技術改造,鼓勵企業采用40000KVA以上“大爐型、全密閉、自動化”電石爐。
2.鼓勵和支持企業在不斷壯大顆粒石灰氮、農肥、藥肥、電子級雙氰胺產量的基礎上,研制開發廣譜、低毒、長效藥肥料等產品。
3.以擴大特種樹脂、高純度離子膜燒堿等產品的產能和產量為主攻方向,鼓勵企業發展以PVC為主要原材料的工程塑料及制品、日用塑料、薄膜等重點產業。
4.在現有聚乙烯醇(PVA)產能和產量基礎上,加快研究、開發特種PVA纖維、薄膜、PVB樹脂等下游產品。
5.利用乙炔和一氧化碳為原料,合成丙烯酸,開發特性樹脂、合成纖維等精細化工產品。
(四)精細化工。
鼓勵發展產業鏈耦合、上下游配套的中高端化工技術改造;重點抓好農藥、飼料添加劑、化工中間體等精細化工技術改造,支持高效低毒低污染農藥及其中間體產品研發;發展高性能子午線輪胎、特種工程輪胎及配套專用材料,特種功能型橡膠和塑料制品。
(五)民爆。
1.推廣應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和生產流程制造,實現高危險工藝企業自動化控制及安全聯鎖技術改造,逐步實現生產過程中危險環節關鍵操作的自動化控制,減少危險作業場所現場操作人員。更新達到使用年限規定的壓力容器、管道、起重設備、危險品運輸及輸送設備設施等特種設備等,提高生產存儲運輸環節本質安全水平。
2.推廣應用機器人及智能成套裝備,實現工業雷管制藥、裝配等主要危險崗位人機隔離操作。全面推廣應用內外編碼一體化雷管,提高數碼電子雷管產能比例。
3.促進民爆物品存儲設施集中建設,減少危險源,鼓勵現有民爆倉庫整合為區域、縣域中心庫,實現危險源集中管理。
三、冶金行業
(一)鋼鐵。
1.對現有鋼鐵企業生產線進行填平補齊,實現煉鐵—煉鋼—軋鋼等上下工序產能銜接;鼓勵發展高附加值的特殊用鋼、超高強鋼板、冷軋薄板、涂鍍層板、冷軋不銹鋼薄板、冷軋硅鋼片、高性能硅鋼、大型壓鑄模用熱作模具鋼、高強度建筑用鋼等產品。推廣高溫高壓干熄焦、焦爐煤調濕燒結余熱發電、高爐爐頂余壓余熱發電、低熱值高爐煤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燒結煙氣循環等技術。
2.支持現有鋼鐵企業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建筑部品產業化的要求,大力發展成型鋼筋、鋼結構,建設智能化、移動式鋼結構生產基地。
3.鼓勵企業對鐵合金礦熱爐實施升級改造,著力增加鐵合金品種,大力發展多品種鐵合金(鎳鐵、釩鐵、鉻鐵、高硅硅錳、高純硅鐵、低鈦、低鋁硅鐵等);支持企業對鐵合金礦熱爐實施低壓側無功補償,礦熱爐余熱發電等技術應用;支持富錳渣冶煉錳鐵、硅錳合金;支持冶煉廢渣地綜合利用。
四、有色金屬行業
(一)鋁、鎂、錳的冶煉及深加工。
1.鼓勵電解鋁生產企業對現有電解槽進行升級改造,采用電解鋁新型陰極結構電解槽、低溫高效電解、余熱發電、低壓無功補償等技術,提高電流強度,增強電解槽安全穩定性。支持電解鋁連鑄連軋工藝,生產高檔鋁板、帶、箔,鋁合金壓鑄件和輪轂,大型及超大型鋁合金型材,高端鋁桿鋁線,高性能鋁鎂合金等產品。
2.鼓勵企業采用“連續式電內熱法豎式大型煉鎂爐”、大規格方型鑄錠熔鑄、鑄錠均勻化退火、薄板熱連軋—高精度冷軋等先進工藝及鎂合金強韌化技術、致密壓鑄技術、連接技術、快速成型技術、表面處理技術等,推動鎂及鎂合金深加工向棒、板、帶等大規格工業型材發展。
3.采用國際上先進的電解金屬錳濕法冶煉工藝,開展錳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二)鉭、鈮、鈹、鈦等稀有金屬材料。
支持產學研用合作,加快建設鉭鈮鈹鈦稀有金屬產業鏈項目,重點推進鉭、鈮、鈹、鈦稀有金屬新材料在電子、精密陶瓷、電聲光器件、硬質合金、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和超導工業領域的延伸及應用,形成產品和技術的梯次配置。
(三)鉛、鋅、銅、鋁等有色金屬再生利用。
發展鉛、鋅、銅、鋁冶煉余熱利用,煙氣制酸,使用高效、低耗、低污染、規模化的工藝裝備回收再生鉛、鋅、銅、鋁等廢雜有色金屬,有價元素綜合利用,及其它冶煉廢渣綜合利用。
五、建材行業
(一)水泥。
1.鼓勵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工業廢棄物,應用新型干法窯技術改造現有水泥窯。支持水泥企業開展節能環保技術改造。
2.發展散裝水泥、預拌砂漿、高性能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建筑構件和工程預制件,集成拼裝式預制建筑梁柱,水泥復合多功能保溫墻體和屋面,功能性水泥部品構件等。
3.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強強聯合,培育和發展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型水泥集團企業。
(二)新型墻體材料及其他新型建材。
1.發展集保溫、環保、防火、防水、抗震、降噪、裝飾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建筑墻體和屋面系統等材料及制品。
2.發展非粘土制品及板材。
3.利用工業廢渣、生活和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與資源化生產新型墻體材料,發展節能、輕質、高強、隔音等多功能、復合型自保溫新型墻體材料產品和配套應用技術。
4.發展安全環保型建筑防火保溫隔熱材料、新型建筑防水密封等材料和機制砂。
(三)玻璃。
1.研發和應用提高浮法玻璃產品質量和深加工率、節能減排的新技術、新工藝。
2.推廣雙銀及多銀低輻射鍍膜(LOW—E)玻璃、安全真(中)空玻璃、TCO玻璃、汽車安全玻璃等玻璃產品。發展高鋁玻璃、超薄玻璃、超白玻璃及石英玻璃制品。
(四)建陶水暖。
1.開發應用建陶裝飾噴墨印刷、衛生陶瓷高壓注漿成型、建陶窯爐及綜合節能減排、廢瓷綜合利用、干法制粉工藝、功能化釉料等新技術。
2.發展輕質薄型建筑陶瓷、輕型節水衛生陶瓷、功能化的陶瓷磚及節水、輕量型衛生陶瓷及智能水暖。
3.發展和應用陶瓷磚減薄工藝技術和裝備,薄形建筑陶瓷磚(板)生產及應用配套,原料均化、干法生產、節能窯爐及連續式球磨等先進節能技術和裝備,以及自動檢測、自動包裝等建筑陶瓷機械化和智能化裝備,支持窯爐和電機信息化等技術改造。
4.推廣應用窯爐節能及余熱利用,廢瓷綜合利用,陶瓷窯爐廢氣污染物減排技術,支持陶瓷窯爐使用天然氣。
5.支持開發大型、多功能、專業化集、排水裝備。
六、煤炭行業
(一)煤礦生產系統改造。
重點支持采用綜采綜掘、電液控制等先進技術,實施煤礦采掘系統的機械化改造和主、副井提升,運輸、排水系統數控化、自動化改造。涉及產能提升的煤礦技術改造項目,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一律實行減量置換。
(二)煤炭洗選加工。
支持現有選煤廠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實施煤炭洗選技術改造,原煤洗選比率達到80%以上。
(三)煤礦企業綠色開采。
支持大中型煤礦企業實施瓦斯防治、礦井水防治,通風、提升、運輸等系統的智能化升級改造;支持企業按照安全綠色開發礦區標準規劃、設計、建設和改造煤礦,因地制宜推廣使用“充填開采、保水開采和煤與瓦斯共采”等綠色開采技術。大力發展礦區循環經濟,提高礦井水、煤矸石、煤泥、煤礦瓦斯等綜合利用水平,構建煤基循環經濟產業鏈。
七、電力行業
(一)燃煤電廠升級改造。
鼓勵熱電聯產機組發電與供熱解耦技術改造;燃煤火電機組與生物質耦合發電技術改造;重點支持燃煤電廠實施除塵、脫硫、脫硝和節能、節水、余熱利用及煤的高效清潔利用等技術改造。
(二)新能源。
1.太陽能。
①發展高效薄膜光伏電池材料及器件、薄膜光伏電池工藝技術和設備,P型PERC電池、N型電池等高效晶硅電池技術的研發升級和推廣應用。
②發展高純度、低耗能太陽能級單、多晶硅生產設備,多晶硅鑄錠裝備、多線切割設備、高效電池工藝技術,以及聚光、柔性等新型太陽電池制造裝備。
③推廣應用分布式并網、離網光伏發電系統等分布式光伏發電技術,分布式光伏微網發電技術及設備,以及多能互補分布式發電微網技術。
④發展太陽能中高溫熱利用技術及裝備,在工業領域推廣中高熱利用技術、太陽能光伏光熱利用與建筑集成綜合示范技術。
⑤發展應用聚光(槽式、塔式、碟式)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
⑥推廣應用智能電網技術發展相關的系統集成新技術。
2.風電。
①發展兆瓦級高效風電機組、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適用于海況條件下的大型風電機組等。
②改造提升大型風電整機和風光互補發電系統,提升風力發電機、齒輪箱、葉片、控制系統、軸承、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制造水平。
3.生物質能。
①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燃氣等生物質燃料,發展纖維素制乙醇、生物丁醇、綠色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氣等下一代生物燃料。
②推廣應用大型自動化秸稈收集機械、以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的小型可移動沼氣提純罐裝設備、高效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設備、生物質氣化設備和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
③推廣應用生物質直燃、混燃和氣化發電,以及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氣和沼氣發電等分布式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推廣應用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技術、生物質燃氣替代技術。
4.智能電網。
①發展智能電網、智能微電網及其核心設備,提升智能型變壓器、交直流換流器、電抗器、無功補償等智能輸配電設備的生產制造水平。
②提升和推廣自同步電壓源逆變器、雙模式逆變器、大功率充放電控制器、微網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等。
③提升大電網安全保障和防御體系、智能調度控制技術、電網節能技術及設備、大規模儲能系統、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接入、分布式電源并網及控制系統、智能配電、用電技術等。
④推廣應用新型傳感測量、電能質量控制、決策支持、超導、分布式電源柔性接入技術等智能電網信息技術和新型設備。
⑤推廣應用智能調度支持系統、智能微網能量管理平臺、調度數據安全防護系統;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實現用電在線監測、數據統計分析、用電決策支持等功能。
八、食品行業
(一)葡萄酒。
支持區內葡萄酒企業加強國際合作;支持酒莊高端酒項目,重點支持特色鮮明、個性化強,集種植、釀造、旅游為一體的酒莊建設,酒莊設計釀造能力達到75千升以上,酒莊酒生產企業自有釀酒葡萄原料保障能力應不低于其生產能力的70%。支持葡萄酒企業品牌建設,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葡萄酒評選活動。
(二)枸杞。
支持枸杞企業新產品研發產業化項目;支持企業新品研發,提升附加值,延長產業鏈;積極推動產品結構調整,支持發展枸杞功能飲料及枸杞咖啡、枸杞茶、枸杞口服液、枸杞籽油、枸杞酵素、枸杞氨基酸、枸杞化妝品等深加工系列產品;加快枸杞品牌建設,大力扶持壯大龍頭企業。
(三)糧油加工。
充分利用稻谷、小麥、油料作物、玉米、馬鈴薯、小雜糧等特色產品優勢,支持品牌化、高端化發展方向,開發安全、優質、營養、方便的糧油食品,加快推進主食工業化和節糧減損。重點支持馬鈴薯淀粉加工產業升級改造以及馬鈴薯主糧化產品、休閑食品的研發與生產;鼓勵富硒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鼓勵研發亞麻籽膳食纖維素、異黃酮、番茄紅素、辣椒紅素、原花青素等高端健康產品;鼓勵生物發酵類產業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鼓勵利用小雜糧、特色動物油脂等產品,開發方便化、營養化、健康化、專用化和風味多樣的調味品項目,重點研發生產火鍋底料類、家庭調味類、醬汁類等調味品。
(四)乳制品。
支持發展超高溫滅菌奶、酸奶、巴氏殺菌奶等液體乳產品;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支持發展乳蛋白、乳糖、干酪素、奶酪、奶油等延長產業鏈項目;鼓勵發展高標準嬰幼兒配方粉,功能性乳粉等產品項目。
(五)肉制品。
重點發展牛羊冷凍分割肉、冷鮮分割肉和熟食制品三大類產品,支持骨干企業開發精品分割肉制品、低溫肉制品、生鮮調理肉制品、速凍調理肉制品、休閑肉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加大牛羊骨、皮、內臟等的綜合利用,重點發展骨粉、骨油、骨肽、骨素、肝素鈉、胰酶粉、膠原蛋白、羊胎素等產品。
九、醫藥行業
(一)化學原料藥。
支持原料藥生產企業延伸產業鏈,向下游衍生原料藥或制劑產品發展,提高附加值,提升企業競爭力;發酵類原料藥生產企業資源綜合利用,推動綠色發展;產品結構調整及裝備更新改造項目,提升企業裝備水平。
(二)化學制劑。
支持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與區內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企業現有品種新劑型的二次開發;新藥研發項目,重點支持市場潛力大,臨床價值高的國外專利到期藥品的仿制項目;產品結構調整及技術改造項目;鼓勵企業積極開展藥品一致性評價工作。
(三)中成藥、中藥飲片。
支持現代中藥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確有臨床療效的中藥新品種的開發生產項目;支持中成藥大品種的二次開發項目;回藥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鼓勵引導中藥飲片企業實施配方顆粒技術改造項目,支持企業開展飲片小包裝技術改造。
十、輕工紡織行業
(一)紡織。
1.鼓勵采用新型紡紗、織造、染整技術,研發植物印染、數碼印染,推廣少水和無水印染、中水回用等新技術,發展高檔精梳,多種纖維混紡,差別化、功能化紡紗線,絲光燒毛染色紗線,交織和色織高檔織物,高檔高支毛精紡面料,半精紡面料。積極推廣羊絨多纖混紡交織等先進技術,提高羊絨產業精深加工比重。
2.鼓勵采用3D個性定制、CAD設計、CAM服裝制造、自動化鋪布裁剪、吊掛衣片傳送、立體化連續熨燙、自動柔性縫紉技術、產品原料自動化檢驗系統、MES生產監控系統等技術,發展高檔西服、高檔色織襯衫、牛仔系列服裝、針織服裝以及防輻射、防靜電特種服飾等產品。
3.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紡織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在線檢測及智能化操作技術、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應用。
(二)造紙。
1.鼓勵發展節能環保的文化用紙、包裝用紙、生活用紙和特種用紙等紙制品。
2.造紙產業技術應向高水平、低消耗、少污染的方向發展。鼓勵發展應用高得率、低污染、中高濃、高效廢紙脫墨、無元素氯或全無氯漂白等制漿技術以及相應的裝備。優先發展應用低定量、高填料造紙技術,中性造紙技術,水封閉循環技術,化學品應用技術以及寬幅、高速造紙技術,高效廢水處理和固體廢物回收處理技術。
3.改擴建制漿項目單條生產線起始規模應達到:化學木漿年產30萬噸、化學機械木漿年產10萬噸、化學竹漿年產10萬噸、非木漿年產5萬噸的標準;造紙項目單條生產線應達到:新聞紙年產30萬噸、文化用紙年產10萬噸、箱板紙、白板紙年產30萬噸、其他紙板項目年產10萬噸的標準。
4.鼓勵以農作物秸稈、非木纖維為原料制本色漿造紙,實現減少秸稈焚燒污染、制漿廢料聯產、替代木材造紙、減少化肥農藥用量等綜合循環利用效應。
5.增強行業節水意識,大力開發和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嚴格執行造紙產品取水定額,逐步減少單位產品水資源消耗。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節能技術,改造、淘汰能耗高的技術與裝備,充分發揮制漿造紙適宜熱電聯產的有利條件,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6.支持造紙企業實施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術改造。
(三)包裝印刷。
鼓勵企業積極采用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現代先進技術,提高行業裝備水平和技術改造。大力發展高新、數字印刷技術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加強食品、飲料、日用品等商品包裝設計,積極支持開發柔性復合包裝紙、高強度紙、低克重、高強度、功能化紙包裝產品以及節能環保的包裝物等新產品。加大紙包裝產品的應用范圍,提高包裝物的安全性。
十一、電子信息行業
(一)LED。
1.重點突破襯底材料、工藝的提升,研發外延新技術、3D硅基GaN技術以及發光新材料技術等。
2.推進智能化照明、光源模塊化、小間距顯示屏、背光源(IGZO,采用小功率LED)、高清和3D顯示屏、通用照明和工業照明等領域廣泛應用。
(二)鋰電池。
鼓勵高性能鋰離子電池、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主要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發展電池極碳酸鋰、六氟磷酸鋰、導電漿料等產品和配套應用技術。支持鋰電池回收項目。
(三)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
1.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企業資源計劃(ERP)、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工業系統軟件。
2.發展工業APP、企業級云平臺、跨行業云平臺、軟件定義網絡(SDN)等工業互聯網軟件和平臺。面向工業互聯網推動IPV6技術應用,在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工廠內、外網絡的IP化改造和部署。
3.發展海量數據存儲管理、分析發掘、可視化等云計算、大數據軟件。
4.發展面向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現在農業和動漫文化創意等領域的應用軟件和平臺。
5.發展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智慧城市應用軟件和平臺。
6.發展面向智能裝備和物聯網設備的嵌入式軟件及應用。
十二、新材料
(一)金屬材料。
發展新一代粉末高溫合金,變形高溫合金,新型鋁鋰合金,高溫高強耐腐蝕鋁合金,低成本高強度鎂合金,高強耐熱鎂合金,超高強度鈦合金,高溫鈦合金,低成本鈦合金,單晶耐高溫鎳合金,提升高溫合金、鈦合金的研發水平。
(二)非金屬材料。
發展超高溫高強韌陶瓷,陶瓷前驅體,復雜載荷長壽命橡膠,含氟化工材料等。
(三)碳基材料。
在碳化硅領域,重點支持亞微米級碳化硅粉的規模化生產,擴大碳化硅結合多種氮化物耐熱耐磨陶瓷、碳化硅高端陶瓷、碳化硅韌料等產品產能,支持企業實施礦熱爐無功補償和碳化硅爐氣回收利用等技術應用。在活性炭領域,重點開發自來水凈化、空氣凈化、煙氣脫硫脫硝、催化劑載體等高端活性炭制品。在石墨領域,研發石墨優質炭塊、超低微孔高爐用炭塊、高端電極糊等高端產品,支持高性能石墨烯、富勒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強在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電容器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四)信息功能材料。
發展大尺寸寬禁帶半導體單晶,大尺寸特種單晶硅、半絕緣砷化鎵、半絕緣碳化硅,特種磁性材料(軟磁、永磁)、高功率激光用激光介質材料,高分辨率探測、傳感和窗口材料,非線性光學晶體等。
(五)發展大型復雜構件鑄造技術,大規格金屬板材鍛件成型技術,復雜構件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特種粉末制備技術等,提升材料制備能力。
十三、節能環保產業
(一)高效節能。
1.推廣應用節能鍋爐(窯爐)設備制造與集成技術,工業窯爐節能技術,富氧燃燒技術,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技術,高爐煤氣、焦爐煤氣、轉爐煤氣回收利用技術,換熱和熱能回收技術,干熄焦技術,煤調濕技術,煤摻燒技術,風選調濕技術等節能先進技術。
2.鼓勵采用高效低氮燃燒器,智能配風系統,30萬千瓦及以上循環流化床,節能配電變壓器,高效節能余熱鍋爐、生物質鍋爐,高效節能電機、風機、壓縮機、換熱器等高效節能裝備。
3.支持能源監控、管理、分析一體化系統,包括企業能源管理信息化改造,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工業企業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等。
(二)先進環保。
1.推廣應用煙氣多污染物協同處理技術及其集成工藝,窯爐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脫硫、脫硝、脫二噁英、除塵、除汞副產物的回收利用等環保先進技術。
2.鼓勵采用煙氣脫硫及脫硝成套設備,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治理成套設備,機動車尾氣凈化設備,垃圾處理成套設備,揮發性有機物處理設備,餐廚垃圾處理設備,高效除塵設備,污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技術等先進技術裝備。
(三)節水改造。
1.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節水設備,實施生產流程節水技術改造;開展節水診斷、水平衡測試、用水效率評估,創建節水型示范企業。
2.在鋼鐵、造紙、石化、制革、醫藥、農牧產品加工等高耗水行業推廣應用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回收利用、非常規水開發利用等先進技術工藝。
3.加強工業水循環利用,推進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礦井水綜合利用,鼓勵礦區補充用水、工業園區及企業生產和生態用水優先使用礦井水,加強洗煤廢水循環利用。
(四)資源綜合利用。
推廣應用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生產高性能混凝土、粉煤灰超級粉磨、廢鉛蓄電池全自動破碎分選、紡織廢料生產可紡纖維等資源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及裝備,加大固廢利用量,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示范企業創建,推動工業綠色發展。
十四、應急產業
(一) 監測預警類應急產品。
重點發展應對地震、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類監測預警設備,礦山安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交通安全、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等事故災難類監測預警裝備,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生活用水安全等公共衛生類應急檢測裝備,城市安全、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等社會安全類監測預警產品。同時,發展突發事件預警發布系統、應急廣播系統及設備等。
(二) 預防防護類應急產品。
重點發展應急救援人員防護、礦山和危險化學品安全避險、特殊工種保護、家用應急防護等個體防護產品,以及社會公共安全防范、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重要生態環境安全保護等設備設施防護產品。
(三) 處置救援類應急產品。
重點發展突發事件現場信息快速獲取、應急通信、應急指揮、應急電源、應急無人機、應急后勤保障等現場保障類產品,生命搜索與營救、醫療衛生應急保障等生命救護類產品,消防、排澇、建(構)筑物廢墟救援、礦難救援、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工程搶險、道路交通事故與工程應急、水上應急救援、特種設備事故救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疫情疫病檢疫處理、反恐防爆處置等搶險救援類產品。
十五、軍民融合產業
鼓勵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加速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轉化;支持與軍工技術同源或工藝相近的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軍民融合產業規模;加強對軍民融合產業重點項目的扶持;推進一批自治區級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園區)建設。
- [責任編輯:liujian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