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GB/T 1499.2-2018《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正式批準發布),新增金相組織檢驗規定、宏觀金相、截面維氏硬度、圍觀組織及檢驗方法,具體實施時間定為2018年11月1日。此新標準主要目的在于:從行業標準上,防止穿水鋼筋冒充熱軋鋼筋在市場進行流通。
事件評論何為穿水?穿水指鋼材熱軋后通過快速淬火提高強度,而非添加成本相對較高的錳、釩等金屬元素本質改善材料性能,穿水工藝盡管成本較低,但是因兩方面弊端而被政府明令禁止:(1)穿水流程導致鋼材表面氧化皮成分從Fe3O4變化至抗銹蝕性能較差的Fe2O3,螺紋鋼防銹蝕性相對不足;(2)穿水后的鋼筋塑性明顯降低則進一步掣肘其應用范圍。新標準從材料金相組織等檢驗方法有效避免前期僅檢驗材料性能方法的弊端,從而規范螺紋鋼產品標準化。
原料影響幾何?新標準有望提振金屬錳和釩需求。假設穿水螺紋鋼產量1億噸,錳含量和釩含量分別提升0.8%和0.008%,對應全國FeMn65Si17和V2O5需求增量分別約123萬噸和1.43萬噸,分別占2016年全國產量比重約17.71%和28.57%,由此或提振釩概念河鋼股份以及錳概念鄂爾多斯標的估值水平。
鋼鐵是否受益?對于鋼廠而言,相對嚴格的新標準整體有望壓制鋼鐵供給彈性,并且華東地區以及國有鋼廠邊際相對受益。經過測算,倘若穿水螺紋鋼產量1億噸,錳含量和釩含量分別提升提升0.8%和0.008%,對應非穿水工藝螺紋鋼噸鋼成本將分別增加約102元和39元,占今年1月螺紋鋼成本滯后估算毛利均值649元/噸的比重分別約16%和6%,因此新標落地將一定程度制約鋼廠開工彈性空間。
此外,據報道,華東地區各大鋼廠及國內大多國有鋼廠均于2017年全面停止穿水工藝軋制鋼筋,所以中小型鋼廠成本上升實則利好存量華東及國有等存量優質鋼企。當然,基于新標準正式實施時間為2018年11月1日,短期而言新標準對于鋼企實際生產經營或較為有限。
1季度較為確定的供需缺口與全年相對的穩態,使得行業當前依然值得重點關注,此次螺紋鋼新標整體利好存量優質鋼企。信息來源:中國證券網
- [責任編輯:yuyunqi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