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鈦市場回顧
1月,鈦礦下游需求轉弱以及下游產品價格弱勢調整,鈦礦整體需求不旺。雖說國際鈦白粉企業相繼調漲,但是1月份臨近我國農歷春節,市場整體仍處于淡季,國內需求環境疲弱。一月下旬開始,年前的鈦礦采購基本結束;部分下游企業將進行春節檢修,交投將極為有限。這些因素都令鈦礦需求短期難以提升。
而供應方面,進口鈦礦仍在陸續到港,供應源源不斷。進口鈦礦就總量而言,仍是供應大于需求。預計年前進口鈦礦仍將延續當前行情,隨著采購陸續退市,市場回歸平淡。
目前進口礦價格環比持平,越南A礦含稅穩定在1700元~1800元/噸,外盤FOB220~230美元/噸;非洲、澳洲鈦礦國內港口報價集中在1600元~1700元/噸之間,外盤CIF195~220美元/噸。
1月國內氯化渣價格繼續下探,降幅在100元/噸。下游企業壓低氯化渣采購價格后,鈦渣企業生產積極性明顯遭受打擊,并下調了在國內的銷售量,部分企業轉為以出口訂單為主。1月酸渣價格基本大體保持平穩,報價區間向低價靠攏。由于下游企業減產導致酸渣需求量下降,酸渣企業采取減產增庫存的方式來平衡市場上的供貨量,以保持價格的穩定。
1月中旬,四氯化鈦價格出現了小幅回升,漲幅在200元/噸左右。同時,鎂錠價格上漲了約500元/噸。四氯化鈦及鎂錠價格的上漲都給海綿鈦企業增加了成本壓力。目前,國內海綿鈦價格仍然維持在5.5萬元~5.6萬元/噸,市場供需相對穩定。鈦材市場表現依然不溫不火,傳統的鈦板、鈦管價格沒有明顯變化。
1月鈦白粉行業開工率進一步回落,以匹配市場需求。國內鈦白粉需求依然處于淡季,但出口市場出現好轉跡象。雖然部分企業銷售價格有所松動,但市場整體依然保持平穩,且下游用戶及貿易商對后市較有信心,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當前價格已經達到或接近底部,難有明顯的下行空間。而在春節后,隨著下游工廠陸續開工,鈦白粉價格有望回升。
氯化法鈦白粉產量再上新臺階
由于技術門檻較高,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長期被國外少數企業所壟斷。我國鈦白粉企業數量和總規模雖大,但一直采用的都是硫酸法生產工藝,產品質量與國外氯化法鈦白粉始終存在明顯差距。但隨著近些年國內鈦白粉企業對技術研發投入力度的增大,國內鈦白粉企業正在逐步突破堅固的技術門檻。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氯化法鈦白粉產量為15萬噸左右,同比增幅接近50%。
長期以來,我國僅有一家氯化法鈦白粉生產企業,年產量不足3萬噸。2014年以后,我國氯化法鈦白粉產量進入快速增長期。2015年產量突破5萬噸,2016年產量突破10萬噸。近5年間,我國氯化法鈦白粉產量年均增長率高達50%。
至2020年,我國氯化法鈦白粉產能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據初步統計,未來3年間我國氯化法產能將突破40萬噸,產量也將持續保持較高增速。
攀枝花鈦產品產量創新高
據四川攀枝花市釩鈦產業協會調研統計,2017年攀枝花市鈦產品產量大幅增長,鈦精礦、鈦白粉、海綿鈦等多個產品產量創歷史新高,鈦精礦、釩產品等產能、產量仍居全國第一:
(1)鈦精礦產能約372萬噸,預計產量260.17萬噸,同比增加21.1萬噸,增長8.83%;
(2)鈦渣產能為60.2萬噸,約占國內鈦渣產能的30%左右,預計產量26.97萬噸,同比增加11.838萬噸,增長78.23%;
(3)鈦白粉產能65.52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25%左右,預計產量46.785萬噸,同比增加11.2568萬噸,增長31.68%;
(4)海綿鈦實際產能1.5萬噸,預計產量1.57萬噸,同比增加0.15萬噸,增長10.56%。
國內氯化渣持續走低
廠家轉以出口為主
元旦剛過,國內氯化渣價格再度下滑,降幅在100元/噸左右。這也使得北方鈦渣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大幅受挫。據某企業負責人透露,由于該價格過低,該廠的合同價格并不以其做參考,而是堅持此前的價格來簽訂合同。雖然簽售量不大,但可以維持成本。此外,北方部分鈦渣企業與國外采購企業簽訂了氯化渣的供銷合同,出口價格較國內價格高出10%以上。因此,國內鈦渣企業在拿到出口合同后銷售壓力明顯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挑選訂單的底氣。
鑒于當前氯化渣生產成本及供需形勢,預計未來國內氯化渣市場下跌的勢頭有望得到改善。首先,氯化渣的生產成本相對固定,沒有明顯的回落,這將對價格起到支撐作用。其次,國外訂單使得國內鈦渣企業拓展了銷售渠道,氯化渣供需形勢有所改觀。此外,下游企業雖然也面臨著銷售淡季的困擾,但經營情況明顯優于鈦渣行業,即使氯化渣價格不變,下游企業也有能力承受。因此,筆者認為在原料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未來國內氯化渣價格將逐步企穩。
- [責任編輯:Wang Liny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