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糾紛是一場不可能完結的“戰爭”,只要有國際貿易在,就會有紛爭。而世界貿易組織(WTO)也日益變成一個貿易爭端解決機構,遠離了其自由貿易推動者的初衷。加入WTO十多年來,中國是入世的最大受益者,但中國也迅速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發泄對象國。
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中國已經連續17年成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糾紛領域從貿易問題、知識產權問題到人民幣匯率等問題。根據全球貿易預警組織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受貿易保護措施傷害最重的國家。統計顯示,在最近12個月里,中國出口產品遭遇了100項貿易保護措施,自2008年以來累計高達600項。2012年以來,中國共遭受了8起貿易摩擦,涉案金額22.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0%。其中,歐盟、美國及日本就中國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問題向WTO提起訴訟,歐盟和美國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反傾銷調查,都是擺在中國面前的極為棘手的挑戰。
來自國際的貿易摩擦還在向新的領域發展。來自WTO官方網站的信息顯示,當地時間7月16日下午,WTO就美國訴中國電子支付壟斷案發布了專家組報告,初裁認為中國銀聯在人民幣計價的支付卡清算交易中存在壟斷,違反了WTO相關規則。WTO專家組報告稱,對于已經在中國建立分支機構,并且已經在中國提供服務的電子支付提供商,中國應該履行向其開放市場的義務。
美國方面曾提出,按照服務貿易總協定的金融和其他服務條款中的承諾,中國應向外國電子支付提供商開放市場。雖然WTO專家組并未完全認同此點,也沒有完全支持中國銀聯在所有人民幣支付卡的交易中保持壟斷供應商地位,但專家組認為,銀聯在某些類型的人民幣計價的支付卡清算交易中確實存在壟斷。毫無疑問,這一初步判定將使中國電子支付市場的開放面臨壓力,并有可能推動中國未來電子支付市場格局的改變。
這是一顆兩年前射出的子彈。2010年9月,美國貿易代表署就中國電子支付服務措施案向中方提出磋商請求,并正式啟動WTO爭端解決程序。雙方磋商未果后,美國政府于2011年2月宣布,就電子支付案正式向WTO提起設立專家組的請求。2011年7月WTO專家組正式成立。美國的申訴起因于VISA與中國銀聯的爭端。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和旅行支票聯盟組織,在中國市場上止步不前;而中國銀聯不僅在國內占有絕對優勢,近兩年還在國際市場進展迅猛。中國人在國外刷卡時常常被問到:“走哪個通道?中國銀聯的便宜,VISA的要貴”。雙方的利益沖突最終演變為國家層面的貿易爭端。
WTO專家組的判定,未來對中國銀聯將形成不小的打擊。但在安邦的智庫研究人員看來,更重要的是,國外在WTO機制下針對中國的訴訟在擴大,從傳統制造業到高科技產業,從實業領域到金融領域,已經呈現出全面升級的跡象。特別要指出的是,此次針對中國銀聯的訴訟,從過去的貿易規則糾紛,延伸到了中國國有企業的壟斷問題。我們注意到,近一兩年,中國的國企改革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尤其是一些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已把打破國企壟斷的改革,作為未來對中國市場化改革“施壓”的突破口。中國的國有企業長期以來習慣于在國內市場叱咤風云,但一到了國際市場上遇到陌生的規則,常常會手足無措。
最終分析結論
依靠WTO機制,國際社會已經把打破國企壟斷之火延燒到中國國內市場來了,中國的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已經無法不重視這一新的變化,推動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打破國有企業壟斷,這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