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缺口繼續擴大
辭舊迎新之際,市場對2018年有色金屬的表現多數持樂觀態度。范潤澤在“飛思財經2018線上投資策略會”上表示,2018年全球鎳市場供應缺口繼續擴大,國內不銹鋼消費有所下降但仍舊主導鎳的消費市場,未來電池領域將成為鎳價的“新引領者”。預計明年鎳價將在11000-13500美元/噸運行,在不銹鋼增速明顯放緩的背景下,若2020-2025年前后電動汽車電池用鎳量如市場預測那樣飆升至40萬噸/年,鎳價將有大的突破。
“從2016年初至2018年全球鎳市場供應連續短缺,2017年全球鎳供應207萬噸,消費215萬噸,全球缺口8萬噸。”范潤澤表示,2018年預計供給216萬噸,消費226萬噸,全球缺口10萬噸,缺口擴大,不銹鋼仍主導鎳消費,電池消費增速最快。
從全球鎳供應情況來看,原料端方面,印尼在放開出口以后,紅土鎳礦供應暫時沒有問題,但隨著硫酸鎳項目的快速擴張,未來原料方面(硫化鎳礦和濕法冶煉中間品)的供應將會偏緊。此外,下一輪在鎳礦領域的投資預計會來自在菲律賓、印尼生產氫氧化鎳鈷/鎳鈷硫化物,前提是鎳價漲至15000美元以上。
原生鎳供應方面,印尼NPI項目產量釋放,中國NPI產量也開始回升,可以滿足不銹鋼行業未來的需求,同時,硫酸鎳擠占部分純鎳的份額,純鎳未來存在偏緊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鎳消費的主力依舊是以不銹鋼消費為主導,但范潤澤強調,電池行業的消費增速最快,全球原生鎳消費的關注度將在2020年后從不銹鋼轉向電池。
鎳礦供應
(1)全球鎳礦產量增速上升6.9%
據INSG數據,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鎳礦產量為161.2萬噸鎳金屬量,同比增加6.9%,其中一季度為45.8萬噸,二季度為55.2萬噸,三季度為60.2萬噸,產量逐季增加;l印尼放開鎳礦出口以后,產量增加最為明顯,同比增加98%至26.3萬噸;菲律賓環保影響略有減少5%至26.8萬噸,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傳統硫化鎳礦產量同比均有所減少,另外受硫酸鎳需求推動,芬蘭、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生產硫酸鎳原料的國家鎳礦產量同比也有較大的增幅。
(2)硫化礦主產國產量下降
2017年前三季度俄羅斯鎳礦產量16.7萬噸,同比下降4.9%,加拿大產量17.7萬噸,同比減少10.2%,澳大利亞產量15.2萬噸,同比下降4.5%。
俄羅斯產量下降主要由于俄鎳部分老產能關停。加拿大因vale礦山品位降低,煉廠停產,產量降幅明顯,澳大利亞部分中小型鎳礦因虧損而停產導致產量下降。
(3)紅土礦主產國(印尼、菲律賓)產量增加
2017年前三季度印尼鎳礦產量26.3萬噸,同比大幅增98.2%,菲律賓產量26.8萬噸,同比減少5.1%,新喀里多尼亞產量15.8萬噸,同比小幅下降2.2%;
另外像危地馬拉、多米尼加、土耳其等國紅土鎳礦產量也都有明顯增加,中國亦開始從這些國家進口紅土礦;l新喀鎳礦主要出口至日本、韓國和中國,一季度產量因價格和天氣原因偏少,鎳礦產量從二季度后開始增加。
受益于中資鎳鐵廠建成和配額發放將促進印尼鎳礦開采積極性,保守估計2019年以后印尼本土冶煉企業對鎳礦的需求將超過4000萬噸,另外印尼目前已批準約1700萬噸鎳礦出口配額,肯定還將繼續增加,所以預計未來印尼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鎳礦生產國;到2020年印尼礦出口的增長將彌補菲律賓鎳礦的減少。
菲律賓2017年上半年因鎳礦價格低迷,鎳礦生產商不積極,產量下降。9月份開始隨著南部地區礦山的啟動,中國采購商積極購買的情緒推動,產量上升較快;
2017年1-9月我國共從菲律賓進口鎳礦2213萬噸,預計全年進口量超3200萬噸,同比增加7%,中鎳占比55%,高鎳占比10%,低鎳占比35%,2018年隨著南部礦山的正常生產,預計菲律賓鎳礦產量將繼續增長。
原生鎳供應
(1)全球原生鎳產量同比增加5.1%
l據INSG數據,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原生鎳產量為153.7萬噸,同比增加5.8%,一季度為49.9萬噸,二季度為50萬噸,三季度53.8萬噸,上半年產量相對平穩,三季度后產量明顯增加;l其中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主要硫化鎳生產國鎳產量同比分別下降21.2%、1.3%和2.2%;多米尼加、印尼、緬甸、新喀等紅土礦生產國鎳產量同比均有大幅增長。
(2)印尼NPI逐漸達產
2017年已成為印尼新建鎳鐵產能投產的關鍵年份,未來印尼規劃的鎳鐵產能全部釋放后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鎳鐵生產國。隨著印尼青山項目20條生產線和新興鑄管(000778,股吧)3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加之德龍印尼項目15條生產線已全部建成,我們預計印尼npi產量將從2016年的9萬噸增至2017年約19萬噸;
在看未來印尼的中資鎳鐵主要是四大家,分別是青山集團、德龍鎳業、新興鑄管和金川集團。青山集團未來規劃與法國埃赫曼合作,開發印尼WedaBay鎳礦項目,初期共建設4條RKEF鎳鐵生產線,預計2020年投產。德龍鎳業未來規劃再建設30條RKEF鎳鐵生產線,新興鑄管計劃在2017年底再投產1條RKEF生產線,另外規劃2018年底再投產4條RKEF生產線。金川集團已收購本土礦山,規劃4條RKEF生產線,目前基礎設施建設中,預計2018年投產。
此外印尼還規劃建設有一些高爐(豎爐/沖天爐)項目,主要有振石集團、明輝、金麟、IFISHDECO、青島恒順、中國罕王、泛華、大豐港等,大部分廠家采用的是80立方的爐子,但這些項目在當前鎳價下舉步維艱,開工率極低。
印尼2017年初放松配額出口,擁有礦山和冶煉廠的企業更容易申請到配額,但因政策多變影響投資者對印尼的認可度,鎳鐵項目數量維持目前的規模緩慢增長。2017年預計產量19萬噸,2018年根據項目進展狀況預計產量25萬噸左右。
(3)中國NPI產量恢復增長
印尼禁礦后,菲律賓和消耗國內鎳礦庫存支持中國NPI生產,此后隨著菲律賓穩定出口,還有印尼放開出口,加之采用其它國家的鎳礦,2017年中國NPI的產量回升較快,預計為41萬噸,2018年可能繼續增至45萬噸左右;
(4)中國原生鎳產量穩中有增
2017年中國原生鎳產量預計為63萬噸,同比增加5.9%,其中NPI產量為41萬噸,電解鎳加通用鎳產量降至17萬噸;鎳鹽產量為4.4萬噸;
電解鎳產量減少,鎳鹽產量受益于新能源電池行業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以前中國原生鎳產量處于相對穩定小增趨勢。
硫酸鎳供應
(1)硫酸鎳是比NPI更火熱的話題
2017年中國硫酸鎳產能為44萬噸,產量在30萬噸以上,同比增長50%;國內主要企業硫酸鎳產量:金川5萬噸,吉恩4.5萬噸,格林美(002340,股吧)4萬噸,廣西銀億3萬噸,寧波長江新能源2萬噸,池州西恩2萬噸,湖南邦普2萬噸,另外還有一些在1-2萬噸之間,例如光華科技(002741,股吧)、江西睿鋒、江門優長、眉山順應等等。
2017年海外硫酸鎳產量約20萬噸,主要是優美科(2.5萬噸)、住友(6.5萬噸)、俄鎳(5萬噸)以及臺灣、印度等地區。
國內企業生產硫酸鎳的原料主要來源有高冰鎳、鎳濕法中間產品、廢渣廢料。近幾年也有用鎳粉(鎳豆/還原鎳粉)或鎳冠來生產,但最主要還是用高冰鎳和鎳濕法中間品。長期的低鎳價逼停了國外一些小型硫化鎳礦山,加之國內硫酸鎳項目不斷在擴張,很多企業反映原料不足。
濕法冶煉中間品是鎳鹽生產的主要原料之一,近年來我國中間品的進口大幅增加與鎳鹽產量的提高有著緊密的聯系。濕法冶煉中間品供應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三地。
(2)鎳豆資源充足
在全球約200多萬噸的鎳產品中,約有50%的精煉鎳適合生產硫酸鎳,如果采用金屬鎳酸溶生產硫酸鎳,這其中約有40萬噸是最適合的原料,包括鎳豆、鎳粉等,電解鎳板理論上也可以生產硫酸鎳,但溶解速度過慢。
目前LME鎳庫存約38萬噸,其中絕大部分是鎳豆,所以若金屬鎳酸溶生產硫酸鎳,在具備經濟性條件的前提下,這一塊的原料供給不會是制約硫酸鎳發展的瓶頸。
全球鎳消費情況
(1)全球鎳消費量同比增加5.9%
據INSG數據,2017年1-9月全球原生鎳消費量為159.1萬噸,同比增加6%,主要消費國(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都保持較快增速;lINSG預計2017年全球鎳產量將達到205.2萬噸,消費量215萬噸,供需缺口約10萬噸。
2017年全球不銹鋼產量預計將增長4.3%至4700萬噸。得益于歐盟對中國不銹鋼冷軋鋼捲的反傾銷政策,歐洲的不銹鋼產量將有2%的增長。而美國由于建筑、汽車和家具等終端用戶的需求,不銹鋼產量將有3%的增長。2017年中國的不銹鋼產量相較2016年也會有所增長,但由于政府推行去產能,增長速率將放緩。印度的不銹鋼產量增長有望達到7%,得益于政府對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印度制造”的大力推進。
2017年印尼的不銹鋼已經投產,未來將重點關注印尼的不銹鋼產量。
2017年1-9月,中國不銹鋼粗鋼產量1887萬噸,同比增長7.4%,300系980萬噸,同比增長10%,預計2017年中國不銹鋼產量達到2500萬噸,同比增長2.8%,其中一半為300系不銹鋼,中國占到了全球不銹鋼產量54%的份額;
近年來,不銹鋼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2017年上半年排名前10位的不銹鋼廠產量到占到了80%的市場份額,2016年上半年份額為75%。
(2)中國不銹鋼出口推動庫存減少
2017年1-9月,我國進口不銹鋼73.6萬噸,同比增加41.5%,因印尼青山不銹鋼運回國內(數量約14萬噸),出口不銹鋼304萬噸,同比增加3%,凈出口量為230.4萬噸。
中國不銹鋼出口在上半年數量較多,推動國內不銹鋼庫存減少,下半年來自印尼的不銹鋼量增多,不僅給市場帶來過剩的壓力,還使市場對未來充滿擔憂。
(3)中國不銹鋼社會庫存回落至正常水平
截止12月初,我國兩個最主要的不銹鋼流通市場無錫及佛山的庫存量為28.36萬噸,同比減少8700噸,其中300系為19.72萬噸,同比減少700噸;200系3.8萬噸,同比減少1.05萬噸;400系為4.84萬噸,同比增加2500噸,社會庫存已經降至正常的水平。
(3)鎳在電池領域消費最具潛力
動力電池的消費增長拉動了對鎳的需求,2016年全球電池用鎳占鎳消費的4%,預計2020年升至10%,2025年占比可能會達到15%。
隨著新能源汽車對續航里程的標準提高,傳統磷酸鐵鋰動力電池逐漸讓位給三元正極材料電池。三元正極材料質量直接影響動力電池性能,高鎳材料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相對于傳統正極材料,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技術壁壘高,毛利率可達到25%以上(傳統正極的不到10%)。
2017年中國電池行業鎳消費量為4.9萬噸,其中原生鎳占80%,從2015年開始,鋰離子電池用鎳超過鎳氫電池;前驅體和三元材料產量逐年上升,特別是2017年前驅體產量達到15萬噸,三元材料達到近12萬噸,同比翻番。
2017-2020年,中國三元前驅體產量預計從15萬噸增至32萬噸,年均增長率達29%,NCM523產量占比從40%降至10%,NCM811占比從5%增至35%;這樣測算2017年我國三元材料行業鎳消費量為4.8萬噸,預計到2020年增至13.5萬噸。
鎳庫存情況:全球鎳顯性庫存下降明顯
目前LME、中國以及其它主要國家的鎳庫存為53.3萬噸,與2016年底的63.3萬噸相比已經呈現明顯的回落;中國國內倉庫加保稅區庫存約11萬噸,較2016年底下降近一半。
2018年全球鎳市場供應缺口繼續擴大,國內不銹鋼消費有所下降但仍舊主導鎳的消費市場,未來電池領域將成為鎳價的“新引領者”。預計明年鎳價將在11000-13500美元/噸運行,在不銹鋼增速明顯放緩的背景下,若2020-2025年前后電動汽車電池用鎳量如市場預測那樣飆升至40萬噸/年,鎳價將有大的突破。(來源:網絡)
- [責任編輯:tianmicha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