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發布實施
甘肅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國土資源部和甘肅省政府同意發布實施。《規劃》以2015年為基期,以2020年為規劃目標年,展望到2025年。
《規劃》明確,到2020年,在基礎性地質調查及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方面,加強區域地質調查和礦產地質調查,開展城市及生態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建成脆弱生態區地質環境評價監測體系;在重點成礦區帶、重要成礦遠景區和整裝勘查區科學部署礦產遠景調查項目,為后續礦產勘查工作圈定靶區。在礦產資源勘查方面,突出大宗礦產、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發現一批國家和本省急需的礦產資源,增加資源儲量,保證社會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圍繞重要成礦帶、整裝勘查區、重要礦集區、大型礦床外圍,綜合物化探異常,進一步加強勘查工作,力爭新發現和評價15處以上大中型礦產地。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方面,調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改善資源利用結構和布局,全省非油氣礦產開采礦石總量預期達到1.5億噸,礦業總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含油氣);嚴格控制小型礦山數量,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5%以上;推進資源規模開發和產業集聚發展,重點建設6個資源產業基地;提升礦產資源供給保障能力,加強13個國家規劃礦區、22個重點礦區的開發與保護;建立礦產資源保護與儲備機制,強化1個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3個礦產資源儲備區的資源保護與儲備。
《規劃》確定,在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礦業發展方面,加快推進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低品位、共伴生、難選冶資源及尾礦、固體廢棄物資源為重點,建設一批資源綜合利用重大工程,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達到90%以上,建成280座綠色礦山,綠色礦山比例力爭達到8%以上。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面,加強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有效使用的監督管理,落實邊開采、邊保護、邊復墾的要求,使新建和生產礦山地質環境得到全面治理、損毀土地得到全面復墾,到2020年,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面積7200公頃,治理率達到40%;歷史遺留礦區土地復墾面積5800公頃。在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方面,建立統一的確權登記系統,清晰界定礦產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進一步推進礦業權實行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出讓,嚴格限制和規范非競爭性出讓行為;按照建立礦產資源國家權益金制度的要求,改革礦業權出讓制度,規范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行為;到2025年,繼續加強基礎性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主要礦產資源儲量有所增加;建成覆蓋全省重要礦山的地質環境動態監測網,重點治理區礦山地質環境基本得到整治;礦產資源管理與礦業權市場監管制度更趨完善。
《規劃》顯示,上一輪甘肅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年~2015年)實施以來,找礦成果豐碩。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探明大型礦床140個、中型240個、小型1128個,共發現礦產地1508處,其中能源礦產地244處、金屬礦產地958處、非金屬礦產地306處。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19種,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為77種,占全省已發現礦種的65%。列入《甘肅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固體礦產98種(含亞礦種)。查明資源儲量名列全國第一位的礦產有鎳、鈷、鉑、鈀、鋨、銥、銠、硒、鑄型用粘土、凹凸棒石粘土。此外,金、釕、碲、鉻、鋅、鎢、稀土等金屬礦產及普通螢石、鉀鹽等非金屬礦產查明資源儲量位居全國前五位。資源儲量分布高度集中,89%的石油集中在長慶油田,83%的煤集中在隴東地區,90%的鐵礦石集中在張掖、酒泉、甘南3個市州,99%的鎳、鉑族以及74%的銅、92%的鈷集中在金昌市,91%的鉛鋅、銻集中在隴南市,99%的鎢集中在張掖、酒泉2個市,金在隴南、甘南2個市州的資源儲量占全省總儲量的72%.
- [責任編輯:liuzhengro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