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鈦白粉行業“起死回生”,從2014-2015年的低谷中走了出來,重新回到2011-2012年的價格高點。從去年開始,在“十三五”規劃的政策方針指導下,2017年鈦白粉新增產能有限,傳統硫酸法生產工藝被國家政策所限制,企業積極推進新型氯化法工藝,但氯化法工藝存技術難點,實際新增產能受限,2017年僅有山東金海鈦業氯化法工藝投產,2018年預計有40萬噸左右的氯化法裝置產能投產。
2017年鈦白粉行業受環保因素影響較大,企業環保成本進一步增加,單位鈦白環保成本上升500-1000元/噸不等,部分不達標企業開工受限,更有產能不足5萬噸的企業被淘汰,鈦白粉行業整合進一步提速。除了當地政府的環保巡查,更有中央環保督查組先后入駐各省市;之后安全大檢查下,鈦白粉主要原材料鈦礦開工率低位運行,原料供應一度緊張;國內最大鈦白粉企業龍蟒佰利聯(002601,股吧)在9月中旬接到當地政府的限產現排通知。一波波檢查下來,作為“高能耗、高污染”的鈦白粉行業情何以堪!
不過“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再為你打開一扇窗”,受益于國家供給側改革紅利,2017年整體鈦白粉行業利潤趨于樂觀,年均利潤率高達25.57%;鈦白粉產品質量有所提高,競爭力不斷增強,鈦白產品在國外市場份額持續加碼,全年累計出口量有望達80萬噸,同比增長11%左右。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ang Liny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