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經營天元錳業走出創新之路
從一個小企業發展成世界最大電解錳生產企業,需要多少年?
天元錳業給出的答案是:八年。
2003年,原中寧縣金屬錳廠改制后組建成跨地區、跨行業的民營企業——寧夏天元錳業集團公司;八年后,天元錳業電解錳年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電解錳生產企業。基本形成了以冶金、化工、建材、新材料、采礦、煤炭、運輸為一體,廢水、廢渣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格局。就業員工1萬余人,先后被授予“守合同重信用”、“納稅突出貢獻企業”等榮譽稱號, 被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授予“AAA”級信用單位,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全區50戶工業龍頭企業之一。
當世界把目光聚焦于天元錳業的規模和效益時,天元錳業人并未停下發展的腳步。多年來,天元錳業始終堅持煉錳煉人,爭創名牌的企業精神;恪守以錳為源,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全力打造天元品牌,努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錳材料基地的戰略目標。經過多次改造,產業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黨建工作為發展保駕護航
“抓好黨建促生產,凝聚人心興企業”,天元錳業一直恪守這樣的發展思想。
2007年,天元錳業成立黨支部,黨支部下屬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4名。此后,黨支部不僅成為企業工作的戰斗力基礎,也是上級黨組織聯系基層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為天元錳業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黨支部按照黨員所從事崗位、工作性質和特點,將黨員分為企業管理層黨員、班組長黨員和職工黨員3個層次,要求黨員根據各自的崗位職責,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思想、學習、工作、作風等方面提出具體目標,每個黨員重點圍繞幫扶濟困、生產經營等方面承諾1--2件實事;黨支部設置了“共產黨員崗”、 “黨員先鋒崗”、“黨員模范崗”等3個先進崗位,44名黨員全部掛牌上崗,月評議考核獲得優秀的,獎勵1顆紅星,季度評議考核獲得優秀的,進行表彰獎勵并晉級為黨員先鋒崗,年度評議考核獲得優秀的,晉級為模范崗,去年共評選出黨員先鋒崗6名,公司上下形成了“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2008年以來,天元錳業黨群組織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各級黨員干部以身垂范,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各項經濟建設工作當中,并助推企業的發展。開工建設年產30萬噸鎳鐵項目、100萬噸稀土彩鋼項目、40萬噸硫酸項目、12萬噸電解錳生產線相繼投產,產生了經濟和社會效益,新增就業崗位7000多個,進一步彰顯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為擴大黨組織工作覆蓋面,優化公司組織結構,天元錳業分別成立了共青團、工會組織。圍繞公司發展中心,按照“黨群共建”的總體思路,整合黨工團組織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
一是建設特色企業文化。工會、團委等部門在公司范圍內組織舉辦了主要內容包括公司員工手冊等內容及廠紀廠規,管理知識及技巧,ISO9000,消防安全生產知識,職業健康知識,百科知識等內容,積極豐富了職工文體生活,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抓保障增動力。黨支部、工會發揮紐帶作用,協調公司竭盡全力維護員工權益,積極協調改善員工工作和生活環境,新建了辦公樓、宿舍樓、職工食堂。每年員工工資漲5%—23%的增幅,平均工資4000元以上,使員工能安心工作,實現自身價值。除工資保證漲幅外,逢年過節慰問一線困難員工,將天元大家庭的溫暖送到職工的心上。
多年來,天元錳業還秉承“打造品牌、回報社會”的經營理念,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始終不忘回報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向社會捐款捐物累計達500多萬元。一系列社會公益活動參與,極大地促進了公司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在信守“實力愈強、責任愈大”的責任意識之時,將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當成提高公司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落實到責任人,落實到每個生產過程,極大提高了公司產品的“綠色”程度,提升了品牌競爭力。
項目帶動戰略推動跨越式發展
企業的發展不能沒有項目的推動,天元錳業始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在廣泛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新材料基地的發展規劃,力爭把寧夏天元錳業集團公司建設成中國一流的新材料循環經濟示范區。
在發展戰略規劃的大力推動下,天元錳業的多個項目先后啟動。投資1億元建設的30萬噸二氧化錳項目,于2008年6月投入生產。投資4.5億元建設的40萬噸硫鐵礦制酸及爐氣余熱回收發電項目,于2009年10月份投入生產。投資12.1億元建設的6×25500KVA密閉式稀土鎳鐵礦熱爐及尾氣余熱發電項目,于2011年6月份投入生產。投資9.44億元建設的36萬噸稀土鉻鐵及尾氣余熱發電項目,已完成安評、環評、初步設計和設備選型。計劃今年6月份開工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年新增工業總產值46億元,新增利稅7.82億元。
天元錳業投資87.8億元建設的100萬噸稀土彩鋼板新材料項目,在不增加鋼鐵產能的前提下,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著色技術,通過“冷軋—著色”短流程生產工藝,實現不銹鋼主體與著色層一體化,工藝技術世界領先,屬國內外首創,填補了國內外稀土不銹鋼連續著色生產領域的空白。項目榮獲國家9項發明專利。該項目工信部以工信廳規[2010]104號文件核準,項目符合國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政策精神,是國家“十二五”重點推廣項目之一,也是國家戰略儲備物資項目。項目計劃分三期實施,一期建設規模為30萬噸,投資總額為34.6億元。目前,已完成冷軋工段、著色工段主體工程建設,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計劃今年7月建成并投入生產。二期工程計劃2013年6月開工建設。整個項目建成投產后,年新增工業總產值280億元,新增利稅39億元。
新能源提升產業競爭力
當下,新能源成為全球發展的主題,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關注這個新興產業。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新能源產業,是國家“十二五”重點支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廣泛使用于通訊、數碼、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
著眼于此,天元錳業開始籌建12萬噸電解二氧化錳、10萬噸錳酸鋰、1億支鋰離子電池項目,充分利用其二氧化錳礦、二氧化錳還原焙燒設施及電解金屬錳生產技術等優勢,將二氧化錳還原焙燒作為生產電解二氧化錳的原料,生產的電解二氧化錳作為生產錳酸鋰的主要原料,而錳酸鋰又是生產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主要原料。項目建成投產后,使公司形成上下游產品緊密銜接、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格局。
目前,12萬噸電解二氧化錳項目已進入初步設計階段。10萬噸錳酸鋰、1億支鋰離子電池等項目已完成可行性報告的編制,項目投資總額為90.8億元。項目建成達產后,年新增工業總產值326億元,新增利稅52.16億元。
隨著全球環保壓力的加大,天元錳業人越來越認識到,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也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天元錳業投資81.97億元建設的30萬噸電解金屬錳技改項目和利用廢渣建設2×45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及配套純低溫余熱發電、80萬噸石膏制酸及尾氣余熱回收發電項目,是一個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項目,被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2012年全區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項目以資源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為特征,充分利用進入系統的物資和能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是項目的主要特征。生產的硫酸作為電解金屬錳的原料,電解金屬錳廢渣經煅燒處理,作為生產水泥的原料,石膏制酸廢渣作為水泥熟料和生產建筑砌塊的原料,同時利用回轉窯窯頭、窯尾尾氣余熱進行余熱發電。項目建成投產后,不僅擴大了電解金屬錳的生產能力,提高了產業競爭力;而且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形成電解金屬錳、硫酸、水泥熟料、建筑砌塊、余熱發電5個產品聯產,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形成綠色環保產業鏈。
目前,天元錳業30萬噸電解金屬錳及配套項目已完成立項、征地和場地平整,完成了初步設計和節能評審,項目于3月份全面開工建設,計劃明年一季度建成并投入生產。項目建成投產后,年新增工業總產值106.2億元,新增利稅24.8億元。
八年來,天元錳業的規模與日俱增。如今,正值“十二五”的大好機遇,天元錳業以極具前瞻性的發展戰略眼光,選擇大力發展市場前景好、資源綜合利用率高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努力博取新的輝煌。(來源:千龍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