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近日,河北省制定出臺《城市工業企業退城搬遷改造專項實施方案》,明確規定,2017年至2020年,全省將完成67家企業退城搬遷改造。其中,2017年實施28家,2018-2020年實施39家。
主城區重污染企業加快退出
把推進設區市主城區(不含開發區、工業園區)重點污染企業退城搬遷,作為重中之重,加快退城進園或“退二進三”(退出二產,發展三產)步伐。
除省定的123家企業外,再完成28家企業搬遷。其中,2017年完成16家企業搬遷改造,2018-2020年完成12家企業搬遷改造。
到2020年底,除部分必須依托城市或直接服務于城市的工業企業外,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主城區內重污染企業基本完成搬遷或改造,沒有搬遷價值且環境影響明顯的企業全部關停。
同時,縣城和主要城鎮建成區污染企業要有序退出,堅持改造提升和搬遷退城并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退城搬遷改造,堅決清理整治關停“散亂污”企業,推進鄉(鎮)、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
2017年,完成5家企業搬遷改造;2018-2020年,完成20家企業搬遷改造;到2020年,縣城和主要城鎮建成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
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等產業
《方案》中提出,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地,要重點發展汽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精品鋼鐵、電子信息、通用航空、新材料等產業。
同時,城市主城區逐步退出鋼鐵、焦化、燃煤電廠、石化、醫藥、紡織印染等高污染企業或工序,引導一般性制造業和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向工業園區聚集,鼓勵鋼鐵、石化等重化工業向沿海搬遷。
在鋼鐵行業,石鋼退城搬遷、宣鋼產能轉移、河北縱橫集團豐南鋼鐵有限公司聯合重組暨城市鋼廠搬遷改造項目2017年開工建設,2020年建成投產前按1∶1.25比例關停拆除全部置換產能。力爭到2020年,除唐山、邯鄲、邢臺市主城區外,其他設區市鋼鐵、焦化企業基本退出主城區。
醫藥行業,2017年完成河北維爾康制藥、華北制藥威可達、華北制藥股份3家醫藥企業搬遷;加快推進醫藥企業重點向石家莊高端醫藥產業園和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安國中藥都聚集。
水泥行業,重點推進曲寨水泥、鼎鑫水泥等城市周邊水泥企業搬遷改造,退出環首都、環省會“兩圈”,形成“燕山—太行山”一帶點式集聚。
紡織行業,加快實施常山紡織整體搬遷改造項目,推進紡織印染企業退城進園。
火電行業,以省屬國有、市縣國有企業自備電廠、小型電廠,以及位于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燃煤電廠為重點,2017年爭取關停小火電機組50-100萬千瓦,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逐步關停違法違規擅自建設的燃煤自備電廠,啟動關停現役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機組覆蓋范圍內的小型抽凝固熱機組。對城市建成區燃煤電廠強制實施天然氣替代,對不具備實施天然氣等清潔燃料替代的城市主城區燃煤熱電機組,穩妥實施搬遷,退城進郊。
鋼廠和燃煤電廠將退出城市主城區
把各市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作為城市工業布局調整優化的重中之重,2020年前,主要推進列入搬遷改造計劃的42家企業搬遷改造工作。把鋼廠、燃煤電廠作為攻堅對象,爭取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2020年全部退出。
各地對未列入本《方案》搬遷計劃的其他污染重、安全隱患大,以及影響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居民生活的企業,要分批分期實施關停搬遷。原則上,除部分必須依托城市或直接服務于城市的工業企業外,其余全部搬遷到主城區以外的開發區、工業園區。
在城市主城區,按照職住合一的城市發展理念,有選擇性地保留一些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用地集約節約、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高科技企業,原則上不再新建制造業企業。
主城區騰退空間,要以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為導向,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科技研發、設計咨詢、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利用老廠區、廠房和設施,發展文化創意、工業旅游、演藝會展等產業,推動商貿、健康、養老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滿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搬遷企業將享受相關政策支持
城市工業企業退城搬遷改造所需資金,主要通過土地置換、資產轉讓等市場化方式籌措。同時,要進一步加大財稅、金融、要素配置等政策支持力度。
在財稅政策方面,將整合省級財政設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發展、開發區建設等相關專項資金,支持城市工業退城搬遷相關項目建設。有條件的設區市可設立專項資金,通過貸款貼息或其他方式,對城市工業退城搬遷項目給予支持。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支持企業通過退城搬遷實現改造升級。省級以下事權的各項涉企收費,能減免的減免,不能減免的執行最低標準。
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對符合條件的退城搬遷項目提供信貸支持。積極支持重點企業、項目,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以及發行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債等多種方式提高融資能力。
同時,《方案》對搬遷工業企業在土地供應、盤活土地資源等要素保障,以及嚴格市場準入、實施差別政策引導等調控措施方面,也分別進行了明確規定。
- [責任編輯:Licaixia]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