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地方債務置換額度減少 分析稱有三方面原因
從權威渠道獲悉,在財政部核查2016年置換債券資金使用情況的同時,2017年地方政府置換債券額度也在安排之中。
2017年地方政府置換債券額度僅略超過3萬億,相較2016年5萬億的置換額度上限明顯降低。加上2017年新增債券規模1.63萬億,全年地方債發行規模應在5萬億元左右,明顯低于市場此前預期的6萬億左右。
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2017年之所以調低地方債置換額度,或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地方債置換的博弈難度開始加大;二是地方債發行成本明顯上升;三是財政部此前所指的“三年置換期”或不包括2015年。
2015年底,時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所指的,“準備用三年左右時間”置換截至2014年底的14.34萬億存量債務,市場的理解一直是有爭議的,即這個“三年”是否包括2015年。若2017年的置換額度確為3萬億出頭,那么2018年還剩下3萬億左右待置換債務,三年置換期或許指的就是2016-2018年。從而,2017年對地方債置換的市場預期與實際數額出現較大偏差,或主要根源于此。
2017年地方債發行額度在5萬億元左右,雖不及2016年,但規模也不小。地方債發行成本上升,是否會影響后續貨幣政策走向呢?
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分析稱,貨幣政策更關注全局性問題,比如當前PPI上升很快,房價上升很快,美元還在加息,人民幣貶值預期還在,銀根不能放松。不能僅僅考慮地方債發行,地方債更多是財政工具,財政政策還有可替代的,如PPP、專項金融債等。當前地方債發行利率雖有所上揚,但仍比較低,當前仍然是在債務通縮、經濟低迷情況下的利率水平。
伍戈進一步指出,當前經濟是向上的,不需要財政、基建等進一步發力,地方債發行要悠著點。地方債發行更多是一個隨行就市的問題,如果下半年經濟增速下行,銀行間利率可能也會下去,到時地方債發行成本自然也會下降。
- [責任編輯:liuzhengro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