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16日從山西省環保廳獲悉,2016年11月份進入采暖季以來,山西省重污染天氣頻發,1月14日又一輪重污染天氣席卷山西省。根據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近期空氣重污染過程應對工作的函》和省(山西,下同)環境監測中心站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氣象局會商預測及分析研判結果,1月14日-1月18日前后,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地區可能出現重污染天氣,涉及山西太原、忻州、晉中、陽泉、長治、晉城、臨汾、運城等市,其中臨汾空氣質量可能連續4天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現2天以上的嚴重污染,太原、運城空氣質量可能連續3天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現1天嚴重污染。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省委書記駱惠寧、省長樓陽生作出指示。省委常委、副省長孫紹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了專家組和相關部門意見,對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省環保廳廳長郭長青組織了會商預警,作出具體安排。
1月13日,省大氣辦及時向臨汾、太原、運城、忻州、晉中、陽泉、長治、晉城等市下達了2017年第3號調度令,要求臨汾、太原、運城3市于1月13日前,按照預警預報上限,發布相應級別預警,其他市根據各自預警預報結果啟動并落實應急響應措施,同時要求各市要強化對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應對措施落實到位。
針對臨汾市SO2濃度污染問題,要求臨汾市密切關注SO2濃度變化,在2016年第7號調度令和2017年第2號調度令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應急減排措施,大幅減少SO2排放,堅決杜絕SO2濃度再次嚴重超標。針對本輪重污染天氣過程,省環保廳派出11個督查組進駐各市,結合“鐵腕治污”行動,對各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和應對措施落實情況的進行專項監督檢查。針對臨汾市二氧化硫污染問題,省環保廳廳領導帶隊進駐臨汾,督促當地按照專家組反饋的意見,認真落實整改措施。
接到調度令后,各市高度重視,迅速響應,積極行動。臨汾、太原、運城3市1月13日全部啟動了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其中,臨汾市1月13日12時13分由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紅色預警,并于1月13日19時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太原市1月13日18時發布橙色預警,1月13日24時啟動橙色響應;運城市1月13日24時啟動橙色預警。
太原市從1月14日啟動橙色預警以來,共停產266家企業,限產47家企業,停工工地132個。市政府成立了5個督查組,對各部門、各縣(市、區)落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情況進行督查。各縣市區政府均組成3-4個督查組對本轄區內的強制減排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全市共出動260人次,檢查企業238個,工地369個。同時,太原市政府將重污染天氣應對各項任務分解到各相關部門,各部門加強聯動,嚴格落實應對措施。市環保局會同各城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清徐縣政府、陽曲縣政府,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限產、停產企業名單,實施重點行業企業限產限排,鋼鐵、焦化、化工等重點行業降低30%-50%運行負荷,水泥企業停產,陶瓷、玻璃、耐火材料、建材、鐵合金、金屬鎂、鑄造等企業實施停產。市城管委、市住建委、市園林局、市水務局、市環衛局和各城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工地停工。市交警支隊對中、重型貨車實行管制,嚴禁進入主城區,點位周邊道路實施中、重型貨車禁行。市環衛局、市交警支隊聯合上路全天候執法,確保渣土車輛禁行落到實處。
臨汾市從1月13日啟動紅色預警以來,共停產企業635家,限產企業80家,37個工地停工。水泥、鑄造、鋼鐵企業全面停產,火電、焦化企業限產30%。近期,臨汾市采取針對性措施降低二氧化硫排放。一是環保部門組織對焦化、鋼鐵、電力等重點企業安裝在線監控設施進行對比監測,保證企業脫硫設施正常運行。二是對全市105家重點工業企業停產限產情況、環保設施運行情況進行駐廠監管。三是組織環保、公安等部門進行聯合夜查和突擊檢查。四是全面排查民用散煤,統一回收散煤置換為潔凈焦。五是擴大潔凈焦配送范圍到部分城邊村。六是平川各縣區(堯都區、襄汾縣、洪洞縣、曲沃縣、侯馬市)焦化企業在執行預警限產限排的同時,實行錯峰生產,18:00-24:00時段停止裝焦、出焦作業。
運城市1月14日啟動橙色預警以來,共停產企業190家、限產45家,工地停工59家。火電行業限產30%、鋼鐵、焦化企業限產50%,水泥企業全部停產。市環保局成立控煤、降塵、點位、治污、管車五個督察組進行全面督導檢查,共出動420余人,檢查企業254家、工地66個。
截至目前,山西省共9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除臨汾、太原、運城3市外,陽泉市由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忻州、晉中、朔州、呂梁4市啟動了黃色預警,長治市發布了藍色預警。其他市也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要求,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
- [責任編輯:Wang Liny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