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016年以來,國內商品期貨市場走勢跌宕起伏,驚心動魄,部分品種日內交易屢現漲停、跌停等極端行情,引起監管層與投資者的高度關注。業內專家表示,期貨市場是個高風險的市場,盲目的追漲殺跌只會造成更大風險。投資者只有在充分認識期貨市場的功能、作用、規則以及熟悉大宗商品價格運行規律的前提下進入期貨市場,才能做到理性投資
大宗商品多空博弈激烈
2016年國內大宗商品行情劇烈波動,頻頻挑戰交易者神經,尤其是下半年以來,黑色系期貨品種連連漲停,讓市場多頭賺的“盆滿缽滿”,然而上周五夜盤連續交易時間卻成為做多資金的噩夢。
上周“雙十一”前后,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經歷了暴漲暴跌的“巨震”。11月10、11日連續兩天國內期貨市場集體爆發,多品種迎漲停,10日當天期市開盤后滬銅、滬鋁就相繼漲停,午后一開盤滬鎳迅速封漲停板,尾盤滬鉛一度封漲停板,截止當日收盤,鐵礦、滬銅、滬鋁、滬鎳、菜粕封漲停板,滬鋅漲4.22%,滬鉛漲3.60%,農產品板塊也強勢上行,雞蛋漲4.37%,淀粉、玉米、豆粕漲幅均超3%,另外當日天膠漲3.88%,瀝青漲3.84%。
“雙十一”當天大宗商品市場再現瘋狂,PTA、鐵礦石、棉花封死漲停;有色金屬、黑金屬系列全面大漲;橡膠上漲超5%;油脂油料系列全面上揚。
不過,好景不長,11月11日夜盤,空方突然發動“夜襲”,大宗商品市場全盤“潰敗”,17個品種觸及跌停,天膠、滬鎳等多個品種上演從漲停到跌停的逆轉,菜粕、PTA主力合約被打至跌停,橡膠、甲醇、瀝青、滬錫等品種跌幅均超過3%。
周一(11月14日)商品期貨日盤仍然延續周五夜盤的“黑色行情”,白銀、PTA、瀝青等9個品種的主力報收跌停,天膠跌4.37%,滬錫、黃金、螺紋鋼、滬鎳等當日跌幅均超3%。11月15日,隨著黑色系商品大幅回調,國內商品期市從早盤的分化走勢再度轉向大面積跳水行情。截至收盤,焦炭、熱卷、螺紋、鐵礦、玻璃5大商品主力合約盤中跌停,熱卷、螺紋、鐵礦、玻璃最終封于跌停板。而焦炭收盤下跌8.56%,焦煤和鄭煤也分別下跌5.92%和3.49%。受空頭情緒傳染,早盤觸及漲停的滬鉛和PVC也在午后大幅回吐漲勢,收盤時分別上漲1.45%和1.28%。40多個期貨品種中,只有黃金、滬鋅、白糖、雞蛋、玉米等少數幾個品種飄紅。
從暴漲到暴跌,大宗商品在“蕩秋千”,對此,生意社總編、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分析,“極化效應”使得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了當前的“蕩秋千”行情,在此前市場連續飆漲的背景下,已經形成了資金炒作極,市場已經向著一個瘋狂的極端前進,而隨著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一“黑天鵝”事件的出現加劇了市場極化的表現,即市場沒有呈現出勻速的變化,反而立刻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由暴漲轉為暴跌。
“對于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來說,以前有個別品種如天然橡膠、咖啡發生當日從漲停到跌停的現象,但整個市場出現這么大的波動尚屬首次。不過,在國際上,這樣的波動并不少見。”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認為。
多空雙方激烈的“短兵相接”,并在極短時間內“多翻空”,令大多數期民包括專業機構將此前盈利悉數回吐,損失慘重。一時間,微信朋友圈被“血洗”、“屠殺”、“爆倉”字眼的刷屏,期貨市場的杠桿交易屬性顯出了威力。
此前,微信上曾有一則段子,稱如果2016年2月16日10萬元投入焦炭一直滿倉做多,到10月31日變成3.3億元,然后上周五晚上漲停板上滿倉做多棉花,5分鐘后爆倉強平一切歸零。雖然是杜撰,但也從側面反映出2016年期貨市場的暴漲暴跌。
據資管網數據中心統計,截至10月底,323只有持續業績記錄的CTA基金產品中,近八成產品實現正收益,整體平均收益率為4.41%,在私募基金各策略排行中位列第一。其中,冠軍產品收益率超過80%。而此前接連漲停的“絕代雙焦”及鐵礦石讓風格更偏激進的單賬戶產品更加受益。
有媒體統計,10月納入統計的單賬戶產品平均收益率為8.60%,七成產品獲得正收益,排名前三的產品業績均翻倍,冠軍產品收益率達到188.23%。進入11月,單賬戶產品的業績更是高歌猛進,截至11月11日,81.29%的產品獲得正收益,平均收益升至13.6%。
值得注意的是,資管網數據中心統計的交易明細顯示,截至11月11日結算時(夜盤前),絕大部分品種以做多為主。具體來看,PTA持多單人數占比最高,占33.65%,而PTA1701夜盤當日晚間跌幅超過9.8%。持多單人數占比超過30%的還有螺紋鋼,占32.94%,而螺紋鋼主力合約當晚跌幅為5.79%。經歷了上周五的夜盤之后,上述產品收益率隨即扭頭下跌。據資管網數據,11月14日(當日結算后),在統計的472個單賬戶中,單日平均收益率為-3.16%。收益率低于歷史最小值的賬戶共有89個,即近20%的期貨賬戶在11月14日當天的單日最大虧損超出歷史記錄。
10月市場過熱埋隱患
對于這波令人瞠目的市場行情,業內人士在表達驚訝之余,也指出此次調整的迅猛程度雖然出于意外,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市場的自我修正。
實際上,對于暴跌,投資者此前并非沒有一點察覺,卻由于僥幸心理影響了正常判斷。
有期貨投資人士表示,最近一兩周,商品期貨多頭大爆發,連拉四根大陽線,各品種輪流上漲甚至沖擊漲停。很多做多的投資者浮盈很大,基本完成了兩三年的預期收益。“大家其實都已經感覺到市場太熱了,而且交易所已經多次發出風險警示,但看到市場價格還是向上沖,總是不舍得提前離場。”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多個商品期貨交易品種前期上漲幅度過大,存在調整需求是本次暴跌最主要的原因。以焦炭為例,2016年1月15日才558左右,最高漲到2276多,不到一年漲了3倍。10月份,焦炭16根大陽線沒有回調,這種漲法實在有些夸張。更有甚者,在焦炭16連陽、焦煤及鐵礦石接連大漲后,有色金屬行情啟動、農產品加入狂歡,整個期市繼4月上演黑色系行情之后再度陷入瘋狂。盡管三大期貨交易所頻頻出臺風控措施,提高保證金,擴大漲跌停板、交易限額,提高交易手續費,但“絕代雙焦”兩個品種漲幅仍超過60%,截至“雙11”當日,整個商品市場沒有漲停過的品種屈指可數。
可以說,在大跌前,對于看多的投資者來說,10月是個難得的“收獲季節”。統計顯示,10月大宗商品市場幾乎迎來全面上漲,生意社大宗58榜顯示:10月85.96%的商品上漲,14.04%的商品下跌,超過8成商品上漲,上漲商品比例較9月份增加兩成之多;9月60.34%的商品上漲,39.66%的商品下跌。這也是自2011年下半年監測5年以來單月上漲商品數量最多的一個月。
10月份漲幅超5%的商品22個,較上月的16個增加6個,漲幅超10%的商品有8個;同比來看,有72%的商品較2015年同期上漲,有近4成商品同比漲幅超20%,其中焦炭經過三個多月的狂飆同比漲幅竟高達124.22%,價格一度漲回到2013年初水平。
生意社分析師范艷霞指出,10月市場之所以如此瘋狂原因有幾點:一是原油在10月份再度沖破50美元關口,雖下半月呈現回落,但8、9月份積累的底子還在,有原油托底,大宗商品市場似乎更加有底氣;二是部分品種以點帶面帶來的影響,從煤焦到鋼鐵然后到整個大宗商品市場,煤焦類商品近三個月的暴漲徹底引爆了整個大宗商品市場;三是“從眾心理”,期貨市場火爆收漲,不光是商品跟風,市場心態也開始跟風,在這種心理驅使下,本來漲的商品漲勢更兇,不漲的商品也跟著炒作上漲,焦炭、動力煤的上漲基本上開始進入“無序狀態”,甚至連菜籽油都拿出來炒作一下。
恒泰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表示,期貨市場多空雙向交易機制決定了任何交易風險始終處于某種單邊行情中,特別是在行情處于亢奮狀態時更是如此。“此前當焦炭16連陽的時候,交易的另一方是不是也時刻處于被‘血洗’的過程?漲多了必跌,跌多了必漲,這是資本市場價格運行的規律。”
江明德認為,這次調整應該屬于一次情緒的集中宣泄,市場進入寬幅震蕩的可能性大于單邊行情,在震蕩過程中完成品種趨勢的分化,市場會更理性。
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表示,這次商品回調是連續大幅上漲之后風險的集中釋放,不管什么原因,總會有這么一次。2016年商品上漲有兩個邏輯:一是流動性充裕,但資金進不了實體,主要流入房地產、債市和商品,10月份商品市場保證金比2015年增加60%~70%。本輪商品上漲資金推動非常明顯,大量資金進入商品市場,虛盤較多,造成市場不穩定,連續拉升后肯定要有風險釋放的過程。
“資產荒”下資金聚焦期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談論近期大宗商品如過山車般的走勢時,資金驅動成為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商品瘋漲背后,資金的催化效應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來自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顯示,在股指期貨成交大幅縮水的情況下,2016年1月至10月,全國期貨市場商品累計成交金額為142.18萬億元,同比增長29.3%。其中,上期所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73.16%和32.90%,大商所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50.74%和49.15%。
來自Wind統計也顯示,2016年前10月,股票型基金發行數量僅為48只,同比2015年的225只大幅下滑79%。不過,商品期貨基金卻在快速增長,僅在上半年,商品型基金資管規模接近100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300%以上。
并且,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48.92萬億元,其中,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約2679億元。相比之下,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上述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為32.69萬億元,其中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僅為819億元,也就是說,在過去的一年中,期貨公司資管業務規模整整膨脹了2.27倍,遠遠超出整個資管行業50%的增長幅度。
另一方面,2016年以來,期貨市場的法人持倉與機構客戶都在大幅增長。據大商所統計,2016年參與大商所交易的機構客戶數增速較快,前10個月法人客戶數增長11%,其中資管、特殊法人等賬戶增長84%。鄭商所方面,機構投資者的比重與數量也在增加,截至2016年9月,鄭商所的法人客戶同比增長27.1%。數據還顯示,鄭商所法人客戶日均持倉量272.5萬手(雙邊),同比增長74.5%。這些都表明大量的資金已經布局期貨市場。
江明德表示,資金對期貨市場的青睞可能是受國內資產荒的推動。在江明德看來,在“資產荒”大背景下,期貨品種具有積極的投資意義,其基本邏輯就是:第一,“資產荒”反映的是資金多,實物資產一定是資金尋找的目標,特別是在房地產投資受限的情況下,期貨市場大宗商品就成為資金關注的一個重要的標的物。不在期貨市場就會去現貨市場,不在大宗商品就會找小宗產品,“蒜你狠”會卷土重來。第二,信用貨幣不確定性下的“資產荒”對應理財需求的快速增長,無論是CTA基金還是FOF產品的發展會給期貨市場帶來新的動力。第三,在去產能下的供給端改革和擴基建下的需求端發力因素作用下,大宗商品特別是資源品價格的上漲是一種趨勢。同時,全球制造業的復蘇和資源品成本端價格的提升以及可以預期的人民幣貶值等因素又會加大這種價格上漲的預期或者趨勢。
除了受限于國內資產荒,資金青睞商品也與基本面相關。事實上,一些大宗商品經過上半年去庫存的努力,在供求關系上也的確出現了上漲的趨勢。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期貨價格劇烈波動是正常現象,原因是需求面發生了變化,現貨價格決定期貨價格,期貨價格反映現貨價格,說明經濟已經企穩,同時也說明去產能去庫存的供給側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以黑色系商品中的煤焦產品為例,10月,煉焦煤上漲27.97%,焦炭上漲20.04%,動力煤上漲5.70%,均刷新年內最高記錄。而在現貨市場,這些商品價格的走勢同樣一路向上。
分析人士表示,2016年以來,受去產能目標影響導致行業供需關系改善預期強烈,煤炭市場供應偏緊,推動煤炭價格增長。其中煉焦煤現貨價格回升至2012—2013年均價水平(京唐港山西產主焦煤目前價格、2012年均價和2013年均價分別為1350元/噸、1490元/噸和1120元/噸);而動力煤也回升至2013年均價略高的水平(秦皇島港5500大卡目前價格、2012年均價和2013年均價分別為620元/噸、700元/噸和590元/噸);焦炭價格為1525元/噸,較年初累計漲幅高達122.63%,達到四年高位。
生意社能源分社資深分析師李文靜表示,就動力煤而言,其價格飆漲基本面“底氣較足”,一是煤炭產量下降而發電量大幅增長。9月份全國原煤產量27696萬噸,同比下降12.3%;1—9月份,全國累計生產原煤245632萬噸,同比下降10.5%。9月先進產能產量恢復并不明顯,煤炭產量繼續大幅收縮。受房地產與基建市場逐步回暖,近期工業經濟復蘇明顯,自8月份以來全國發電量持續大幅增長。9月份全國火力絕對發電量36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水力絕對發電量95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4%;數據顯示水電替代減弱促使火力發電大幅回升是提升;二是發電企業“蛋糕紅利”的分享。自2016年1月1日起,燃煤發電機組上網電價降低每千瓦時3.33分,本次電價下調的直接原因是2015年煤價下跌幅度過大。事實上,電廠盈利空間主要就是煤價下行后出現的價格差。進入2016年,全國火力發電量出現較大增長,對動力煤消耗增加,煤電聯動,電價利潤空間比較大,煤炭企業的議價能力有了顯著變化,由2015年的買方市場轉變為2016年的賣方市場,煤電的微妙變化變成動力煤上漲的有力推手。
而這些有基本面推動的商品品種,顯然抗跌性也較強。11月17日,商品午后強勢震蕩,黑色系走出V形反轉的行情,螺紋鋼、鐵礦石從暴跌邊緣被資金強勢拉起。雖然動力煤并未強勢上漲,但不少分析師認為,今冬煤炭需求偏強的可能性較大,短期內動力煤現貨價格下跌空間不大,距離動力煤期貨1701合約交割只剩下兩個月,如果動力煤現貨市場沒有大幅走低,后市1701合約也難現大跌行情。
2017年期市仍值得期待
在經歷過期貨市場暴漲暴跌的走勢后,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莫過于接下來甚至2017年大宗商品市場的行情,是掉頭看空,還是繼續看多?
有行業專家認為,大宗商品自2015年11月底形成的牛市行情,恰遇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指美聯儲加息利空出盡點燃了行情;地利是指市場經過5年下跌,多數期貨價格觸及商品成本;人和是指國內超發貨幣遭遇“資產荒”,使期貨成為新的風口。再加上國內供給側改革不斷推進,助推商品期貨走出一波大行情。目前經歷的調整并不意味著市場就此一蹶不振,反而是去除多余泡沫,恢復市場本來面目的時機。而對此進行判斷的依據就是實體經濟正在相好的方向發展。
上周衡量航運業景氣度的重要指標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持續大漲,累計上漲7.3%至1045點,創下2016年以來高位,并站在千點以上,該指數本周繼續刷新高位。繼2016年2月份BDI指數刷新歷史低點290點之后,至2016年11月15日,已經累計反彈274%。
業內分析師表示,BDI指數能夠在近期突然發力反彈同全球重回基建等實業投資預期有關,而且各類資源品價格飆升也刺激了航運活動。航運咨詢機構德路里(Drewry)表示,BDI指數回暖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當前是傳統旺季,北半球的糧食和冬季的儲煤航運需求開始升溫。其次,之前鐵礦石和煤炭庫存處于低位,最近價格大幅上漲,導致鐵礦石和煤炭的出貨量增長。再次,航運行業“冬季”已經持續了相當一段時間,新訂單大幅減少,拆船數穩定上升,運力幾乎沒有增長,客觀說為反彈奠定了基礎。未來幾年內船舶供應增速放緩,加上海運市場貿易前景溫和改善,預計將導致散運市場長期運力過剩情況有所緩解,預計未來5年里好望角型散貨船為期1年的期租租價,相比2016年的低位租價將翻一番。
劉心田也提醒投資者,當前商品飆漲背后有通貨膨脹的力量。“國內大宗商品市場自7月份再掀漲勢后,就一路飆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也從7月初的703點飆升至11月上旬末的795點,創下年內新高。最近幾日的市場更是在美國大選的催化下引發了更兇的一波漲勢。”劉心田分析,本輪市場的上漲一部分原因是“特朗普現象”(即出乎意料、牛氣沖天、大殺四方),而更大因素則是通脹導致,全球性的通脹早就為市場鋪下了“上漲的溫床”。從美國2008年最初的QE1一直到2012年推行的QE3,在七八年的時間里,美國自己在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的同時,也對商品市場的投資和世界經濟產生影響。中國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救市的四萬億開始,實施的也是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低利率、貨幣增發等系近幾年全球較為普遍的經濟現象。
劉心田認為,通脹對于商品市場的影響是種結構的力量,也是種難以逆轉的力量。他強調,大宗商品市場的瘋狂上漲會影響CPI和PPI。2016年以來,PPI同比降幅連續收窄,9月份PPI由降轉升,同比上漲0.1%,結束了連續54個月同比持續下降的局面。10月份PPI同比繼續上漲,且漲幅明顯擴大。劉心田預測,11月PPI或可能繼CPI回歸“2時代”后也重返“2時代”。
統計顯示,從資金面看,市場的樂觀情緒正在逐漸恢復。根據文華財經監測顯示,11月16日煤炭板塊再次受到資金青睞,共有8.4億元資金流入。其中,有高達8.2億元資金再度重返焦炭市場。
那么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有好的希望就意味著是進入的良機嗎?江明德指出,對普通大眾而言,2017年期貨市場還是值得期待的,如果說2016年期貨市場是被激活的一年,那么2017年市場在保持原有運行態勢下,新品種的出現會帶來更多的新機會,特別是值得期待的“商品期權”。“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資產荒’下的期貨投資邏輯,并不是說所有人就應該去參與這個市場的投資,畢竟期貨市場是個高風險的市場,期貨市場的交易規則相對于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可能還是陌生的。只有在充分認識期貨市場的功能、作用、規則以及熟悉大宗商品價格運行規律的前提下進入期貨市場,才是一個理性和合格的投資者。”江明德強調,對已經在這個市場的投資者特別是新入市的投資者,把風控放在交易的前段是一門功課,要時刻牢記“資金管理”、“倉位控制”、“止損設置”等等是這個市場的鐵律。
為了引導期市健康前行,監管層也在行動。此前,面對期貨市場的劇烈波動,三大期交所以及證監會頻頻出臺針對性調控政策。日前大商所再發消息稱,針對近日客戶商某某和楊某某分別在焦煤和焦炭上單日開倉量超過1000手的行為,大商所將采取限制這兩名客戶在相應品種上當日開倉的監管措施。并且,大商所和鄭商所均向市場強調了依法從嚴監管的原則。他們表示,針對部分商品期貨品種價格波動加大現象,交易所近日來加大了對交易、結算、交割等重點環節的監管力度,嚴查市場異常交易,排查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并采取多種措施嚴格抑制市場過度投機,確保市場秩序合理有序。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