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冶集團作為全國最大的鎂產能基地,面臨國際國內的原鎂市場的艱難形勢,決策層已決定在原鎂的后續加工做文章,這是公司今后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公司要求鎂院負責新產品研發、新技術研究和推廣等工作。2012年重點要求鎂院專門從事壓鑄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研究工作。鎂研究院針對目前的形勢,認真總結鎂合金壓鑄技術,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自去年10月始,在集團公司的支持下,鎂院完成了對鎂合金壓鑄生產線的系統的項目規劃設計,在“自治區鎂合金工程實驗室”著手鎂合金壓鑄生產線的基礎設施、壓鑄機及熔鎂爐等相關設備的安裝以及各油路、水路、電路的改造及壓鑄設備的調試,以實現鎂合金壓鑄件早日批量化生產的目標。
12月底,鎂院利用DCC630壓鑄機成功試制出16寸思慧電動車輪轂,鎂合金壓鑄生產線完成實驗試產,各項工藝技術指標初步達到能夠接單、批量生產的要求。
2012年2月底,經鎂院和銷售部聯系,正式簽約4000件自行賽車輪轂產品的訂單。該系列的賽車(自行車)輪轂機械強度、力學性能質量要求嚴格,在精加工、噴漆等后道加工過程中發現有開裂/氣孔/平面低凹等問題時,即被視為不合格品,要給予更換/退還。這對新建成壓鑄生產線的是個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憑借自身對鎂合金壓鑄工藝技術的鉆研和積累,鎂院制定了賽車(自行車)輪轂的試產計劃。在壓鑄生產線全體人員的努力下,全體試制人員犧牲節假日,不顧辛勞,連續作戰,經過對DCC800壓鑄機模具、熔爐參數、壓機參數、操作規程等的反復研究和調試實驗,成功完成φ570MM鎂合金賽車(自行車)輪轂的試制。寄出的樣品符合客戶標準,外觀質量好,機械強度、力學性能符合賽車(自行車)輪轂的要求。試產后,批次合格率由最初的50%逐步提升至90%以上,F已開始按生產線流程組織班次批量化生產。該批壓鑄產品一旦走向市場并且得到客戶的認可,即可進行連續的批量生產,并對外大量承接訂單。
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雖然該生產線目前經濟效益并不明顯,但鎂合金壓鑄的成功試運行,對提升惠冶品牌具有大的現實意義。標志惠冶集團由單一的原鎂生產向鎂合金深加工領域的探索和邁進,對把寧夏本部的高耗能、高成本劣勢轉化成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優勢,促進集團公司調整產品結構,推進集團鎂的深加工進程具有積極的意義。(來源:惠冶網站)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