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湘潭錳礦曾享有“中國錳都”的美譽,而歷經百年開采后,該地區地質環境破壞嚴重,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較突出。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13年,湘潭提出了在湘潭錳礦籌建國家礦山公園的構想。2015年,湘潭錳礦國家礦山公園正式通過國土資源部審批,成為第三批國家礦山公園之一。目前,礦山公園建設有何進展,未來又將帶給市民哪些體驗呢?
公園內不少游道、娛樂場所已經建成
【進度】
核心景區工程完成70%
9月23日,沿著礦山公園核心景區內新修的階梯,我們直向正在建設中的主碑廣場走去。面積約一萬平方米的主碑廣場的地面鋪裝已完成,路燈、坐凳等基礎設施齊全。不遠處,鋪設了草皮的綠地上,整齊地栽種了樹木。
“為了讓游客更加親近公園,我們還將在山頂上修建游步道。”湘潭錳礦區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項目指揮部(以下簡稱項目部)負責人指著前方正在施工建設的游步道說,湘潭錳礦國家礦山公園(以下簡稱礦山公園)核心景區正在抓緊建設,目前工程進度已完成70%。
“我們力爭在兩年內建好公園主題碑、礦山博物館、文化廣場等三大硬件設施。”項目部負責人介紹,湘潭錳礦國家礦山公園總規劃面積9.92平方公里,核心景區1060畝。結合湘潭錳礦區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治理;錳礦地區重金屬電解錳廢渣及尾砂治理;錳礦地區彭家塘、友誼村歷史遺留固廢治理;湘潭錳礦地區涉錳企業綜合整治等項目,礦山公園核心景區正在以“拼積木”的理念分區推進建設,目前景區北門建設工程已竣工,主碑廣場、風箏廣場等工程正在建設中。
【布局】
六大功能分區特色顯著
根據規劃,湘錳礦山公園劃分為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示范區、科普教育區、井下探秘區、現代工業參觀區、生態農業觀光區、礦山綜合服務區等六大功能區,分區主題鮮明,特色顯著。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示范區為地面塌陷、廢石流等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片區,將通過災害治理、土地復墾、生態恢復及綠化美化等工程與生物措施,進行環境恢復治理。
科普教育區為公園核心建設區,可通過建設礦山公園博物館、礦業科普廣場等,打造一個以“錳”及“湘潭錳礦”為中心,并涵蓋歷史文化教育和娛樂服務的科普教育區。
“今后可利用廢棄的地下井巷及礦業活動作業場所和設施、設備等進行整理和環境改造,再現當年的開采場景,供游客參觀、體驗和探秘。”項目指揮部負責人介紹,井下探秘區也將成為廣大游客較為期待的旅游景區。
現代工業參觀區將以現有的錳礦開采業、電解錳工業以及即將建成的物流園為基礎,建設一條工業參觀走廊,供游客參觀、學習和考察。
生態農業觀光區通過以現有農田、菜園、果園為基礎,以區內低山丘陵和水塘為依托,發展集種、養、加工和生態旅游、休閑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走出一條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礦山綜合服務區擬通過對有保留價值的舊建筑進行翻新和裝修,并開辟礦山風情街,打造一個為游客提供吃、住、行、購物、娛樂等各項服務的綜合服務區。
【展望】
瞄準省級旅游景區
我們從規劃中了解到礦山公園分期發展目標。近期目標是把湘錳礦山公園建設成全國以“錳”為中心的科普教育區和全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示范基地,以此集中展現“中國錳都”百年輝煌歷史,填補長株潭區域工礦旅游的空白。
“湘錳礦山公園全面建成后,也將成為錳礦地區的一個‘綠心’。”項目部負責人表示,公園建設不僅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又能為市民提供一個大型綜合的科普休閑娛樂場所。同時隨著水、天然氣等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將同步得到改善。此外,公園建設也將促進地區產業轉型,發展綠色產業。
而通過前期的發展、完善以及采礦作業逐步退出公園后,礦山公園發展的遠期目標是最終連通湘錳礦山公園、仙女山,打造成省級旅游景區,形成一個觀光休閑旅游度假勝地,實現礦山公園穩定、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來源:湘潭在線)
- [責任編輯:liujian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