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攀鋼“一號工程”高溫碳化工藝噸渣電耗直降963度,噸渣成本下降73%;動態提釩輔料合金成本大幅下降;冷軋1250mm寬幅鍍鋅料試軋成功;釩業公司虧損幅度收窄;“300工程”、“150工程”為載體的系統量化降本工作初見成效——
打破舊觀念 樹立新思維 窮盡潛能謀脫困
——攀鋼釩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系列報道之一
在鋼市“寒風”肆虐下,即使有著攀鋼“長子”之稱的攀鋼釩也未能幸免,“頂風冒雪”創下了連續盈利18個月的“神話”后,在去年9月陷入虧損。
面對生產經營重重阻礙,攀鋼釩領導班子成員一起,研究制訂出2016年年度作戰計劃——“分散突圍、各個擊破”。
懷揣“勝利會師”的美好憧憬,攀鋼釩干部職工打破“強調客觀因素、盲目自大”等六大舊觀念,樹立“創新思維、學習思維”等六大思維,浴血奮戰、奮勇拼搏。截至目前,公司主要指標、產品邊際貢獻、生產經營管控等方面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攀鋼“一號工程”高溫碳化工藝噸渣電耗直降963度,噸渣成本下降73%;動態提釩噸鋼工序降本達14.8元;1250mm寬幅鍍鋅料試軋成功……
不怕困難多,就怕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攀鋼釩用實踐告訴我們,有“戰”的勇氣和“謀”的水平,就有希望絕處逢生,突出重圍。
創新思維 讓“一切皆有可能”
改造舊設備磨渣獲得成功,節約投資700萬元,破磨噸渣加工成本直降214.8元。以懷疑的態度持續創新,高溫碳化噸渣電耗直降963度,噸渣成本大幅下降
縱覽中外戰史,除非發生奇跡,否則陷入重圍的部隊難逃被殲的命運。正因如此,成功的突圍作戰,始終籠罩著一層傳奇色彩。而攀鋼“一號工程”高溫碳化工藝電耗直降,可謂攀鋼釩突圍作戰典范。
8月份,高溫碳化噸渣電耗直降963度,隨之帶來噸渣成本降幅達73%。
實際上,高溫碳化作業區成立之初,可謂“一窮二白”,僅3人熟悉中試線操作,磨渣設備老舊,磨出來的渣粒度無法滿足下道工序要求,只有靠人工篩。
高溫碳化作業區副作業長龍飛虎稱,2015年中秋和國慶,高溫碳化作業區干部職工加班篩渣,硬生生篩了300噸料來保下道工序。
人工篩渣終不是長久之計,高溫碳化作業區兵分兩路,在全國設備制造廠家和攀枝花周邊區域同時尋找磨渣設備。有廠商答應愿意用10個月時間為攀鋼制造專用設備,造價700萬元。
時間等不起,錢也出不起。最終,他們在攀枝花市一家民營企業找到一臺廢舊設備。高溫碳化作業區技術員上門指導設備改造,歷時一個月,設備改造成功,解決了渣料質量問題。然而,高達289.3元/噸的加工成本,讓高溫碳化作業區干部職工深感“hold不住”。
幾經周折,高溫碳化作業區的職工又在馬鹿箐找到一臺舊設備,進行系統改造后,完全滿足磨渣要求,破磨噸渣加工成本直降214.8元。
高爐渣提鈦的難點,不只是釩鈦磁鐵礦難選難分離,還有居高不下的電耗成本。
早在2015年,專家通過理論計算,測算出了每冶煉一噸渣的耗電理論值。歷經一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和成千上萬次的摸索與實踐,高溫碳化噸渣電耗比專家測算的極限值下降了963度,成本降幅超過55%。
市場思維 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冷軋1250mm寬幅鍍鋅料試軋成功,云南市場建筑、農業用薄壁管鋼已形成批量供貨能力;煉鋼動態提釩,降低輔料合金成本達14.50元/噸
經驗告訴人們,突圍不僅需要“戰”的勇氣,還需要“謀”的水平。攀鋼釩,正是這句話的忠實實踐者。
早在2015年10月,攀鋼釩冷軋廠開始試生產1120mm的寬幅鍍鋅料。
歷經多輪攻關和試驗,冷軋廠突破設備極限,在今年7月成功試生產出了1150mm至1250mm間不同厚度的寬幅料。對此,攀鋼釩總經理趙永平感慨地說:“生產寬幅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愿望。面對逆境,冷軋廠干部職工奮起直追,依靠自己的力量,讓愿望變成了現實。”
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段向東如此評價:冷軋廠用“非理性思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采用“非理性思維”實屬無奈。因無法生產寬幅料,冷軋廠只能從西昌鋼釩引進原料,滿足用戶對寬幅鍍鋅料需求。而中途太多不可控因素,常常導致合同不能按時兌現,增加噸鋼成本。
改變,刻不容緩,但又何其艱難。“首先要解決鋼卷的通過能力,我們抓住軋輥快報廢時,軋輥變細變長的機會,優化調整相關參數進行試驗。”冷軋廠副廠長湯佩林談到試生產的每個環節,可以清楚地記得每一個參數值、每一條措施、每一次改變。這位年輕的副廠長如同一臺計算機,腦海里貯存了海量的生產信息,而這些信息都是日日夜夜蹲守現場得來的。連續兩年,湯佩林休假未超過10天。這樣的狀態并非湯佩林獨有,而是冷軋廠甚至攀鋼釩各級領導班子成員的工作常態。
盡管受銷售戰略調整、家電產品銷售半徑收縮、連退機組關停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冷軋廠工序成本、能源消耗、成材率等指標今年以來仍創出了歷史最好水平。同時,根據市場需求,成功生產出了0.4mm的極薄料,開發出了大鋅花建筑用料、門業用料、IT用料等,占領了市場。
拼搏與奮斗是相似的,但結果卻各有不同。攀鋼釩煉鋼廠打破幾十年的提釩操作模式,“動態提釩”應運而生。該廠生技室主任黃志權透露,早在2015年,他們就根據鐵水條件和市場需求調整提釩量。這類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切換”操作方式的管理模式,使輔料合金成本降幅達14.50元/噸。
而熱軋板廠緊扣市場需求,加快薄壁管、黑皮鋼、低壓力制管鋼生產力度,迅速得到用戶的認可,持續占領云南市場。
體系思維 讓“諸兵種”步調一致
建立系統量化降本工作體系,“300工程”、“150工程”和“鐵系統及鐵鋼界面優化工程”三大工程有序推進;鐵水罐帶渣率較年初大幅降低;五氧化二釩、三氧化二釩耗釩渣指標創歷史新高
“分散突圍”戰術靈活,在方式上以“保命”為主,再擇機殺出重圍。
今年以來,攀鋼釩全面落實上級的決策部署,聚焦保命經營和深化改革主戰場,堅守兩條經營底線,推進四大結構調整,專注科技創新、全方位降本和銷售戰略調整。
尤其是在鞍鋼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唐復平來攀鋼調研后,攀鋼釩確立以“300工程”、“150工程”和“鐵系統及鐵鋼界面優化工程”三大工程為載體的系統量化降本體系,窮盡一切辦法實現產品生產成本降低300元/噸鋼、生產環節物流成本降至150元/噸鋼以下、鐵水罐零帶渣等目標。
“鐵廠班子成員很年輕,但設備很老。”攀鋼釩煉鐵廠副廠長宋劍稱,焦化、燒結、高爐、原料、化產五大系統設備老化,全面升級至少要花20億元。在當前無法進行設備升級的情況下,要保證高爐順行,考的是功力、耐力和毅力。
今年5月,煉鐵廠成立降低鐵水罐溫降集成技術研究項目組,尋求鐵水罐的保溫辦法,提出采用輕質保溫磚加密實高鋁磚的綜合砌筑方式,為鐵水罐保溫。“輕質磚用手一捏就成粉,根本不敢用。”煉鐵廠公輔作業區瓦工班丁班技師曹麒麟說,在廠領導的鼓勵下,他們大起膽子采取了新的保溫措施,鐵水每分鐘溫降減少了0.24攝氏度,保溫效果明顯改善,為下道工序生產創造了良好條件。
鼓勵、容錯,正是職工打破舊觀念的關鍵所在。為減少鐵水不帶渣,煉鐵廠在開展鐵水罐“一罐到底”和“鐵水罐擴容”相關工作的同時,在職工中開展“頭腦風暴”。新三高爐爐長張邦志和同事一起制作擋渣器,雖然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但隨著強化沙窩子維護管理、清理鐵水罐雜物等措施的實施,高爐鐵損指標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小塊焦單耗攻關也有了良好思路。釩業公司以問題為導向,以開展精益六西格瑪管理為契機,確立黑帶攻關項目,五氧化二釩、三氧化二釩耗釩渣指標創歷史新高。該公司生技室主任黃可行透露,釩業公司將加大與建龍集團、西昌鋼釩、承鋼對標力度,強化科技攻關,確保全年目標實現。
解放思想的空間,決定著發展的空間。解放思想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質量和速度。“每一次觀念的打破,都為攀鋼釩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盈利能力正不斷加強、生產成本不斷降低、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攀鋼釩黨委書記辛洪斌說,前所未有的“洪荒之力”,將會為攀鋼釩創造更多的奇跡。
(來自互聯網)
- [責任編輯:Jiang Li Juan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