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日前表示,自2010年開始,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開始下降,2011年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不到60%。而在2009年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高達近70%。可以說,這10%的下降是來之不易和令人鼓舞的。
以往對進口鐵礦石的高度依賴迫使我國鋼鐵企業不得不承受高昂的價格,中鋼協多次強調“高昂的進口礦價是榨干鋼企利潤的一大主因”。
王曉齊認為,國內礦山的快速發展和大量海外權益礦的量產是降低我國對外鐵礦石依存度的主要原因。據中鋼協不完全統計,2010年末我國企業在外權益礦能力已達每年1.5億噸,2011年將新增權益礦3000萬噸,以建設周期2-3年考慮,2008年以來加快建設的礦山將逐步發揮能力。同時,國內鐵礦石產量從2005年的4.2億噸增加到2011年的13.3億噸,年均增長21%。2011年國內鐵礦石增產2.83億噸,同比增長27.15%。
在過去,我國鋼鐵企業由于對國外鐵礦石的過度依賴,不得不吞下壟斷和高價的苦果。要想變被動為主動就應該想辦法減少對外依賴。從供給的角度就是通過發展國內礦山和海外權益礦增加產量。但同時也要注意到,雖然在供應數量上比過去有了好轉,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增加的國內礦山和海外權益礦的礦石品質與“三巨頭”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國內鋼企必須在技術、管理上尋求更多的突破,才可真正不受制于人。目前依存度的下降,可能也只是讓國內鋼企緩了口氣,何況國內鋼市現在非常困難。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