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在宏觀經濟運行發布會上表示,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力爭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取得突破,中央將設立專項資金,對地方和企業化解產能過剩進行獎(勵)補(貼)。“這個獎補的資金主要用于人員的安置。”
國內煤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此前在煤科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稱,近期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煤礦總規模為57億噸。
自2015年11月國家發布新的價改政策以來,隨著天然氣產業鏈利潤從上游向下游轉移,上下游投資的積極性隨之悄然轉變。
由于天然氣價格的大幅下調,上游供氣企業的利潤受到壓縮。“新增氣田的開采難度較高,綜合開采成本與上游價格的空間已相對有限,國內大部分的常規氣田已處于微利狀態,非常規的成本壓力則更大。上游企業在天然氣生產環節的投資將非常謹慎,這將直接影響2016年天然氣供應,預計2016年國內天然氣供應將十分緩慢。”安迅思分析師陳蕓穎說。
從各地物價主管部門制定的銷售價格來看,絕大部分的價改紅利已經轉移至下游,成本下降給下游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基于環保壓力和成本下降紅利,鍋爐煤改氣、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交通應用或將成為2016年的發展重點。
“已有相當多的企業有意在下游大展拳腳。預計2016年的天然氣需求增速將大大超過2015年,或將重回兩位數的高速成長軌道。”陳蕓穎認為,綜合來看,由于利潤的轉移,上下游投資積極性將發生明顯轉變,2016年中國天然氣的需求增長速度將明顯超過供應,部分地區或再度面臨供需緊張。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孫賢勝稱,能源轉型是一個不可逆轉趨勢。針對煤炭而言,氣代煤大勢所趨,時間上可能很長。
孫賢勝分析說,國內在環保壓力下會逐漸推動天然氣應用,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天然氣的成本會不斷降低。
IEA的報告判斷,盡管印度大量進口煤炭,但其需求絕對量有限,也無法逆轉全球煤炭供過于求的總體趨勢,未來煤炭價格仍然會一路走低。
不過中電聯副理事長王志軒認為,煤炭在今后一段時間都將是主體能源,對于煤炭消費峰值已經到來的說法謹慎贊同,一年的數據難以判斷是否峰值已經到來。能源轉型是個長期的過程,目前不排除煤炭消費會有反彈。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