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氣象局在其網站上表示,一系列指標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已經達到了頂峰,并將在未來數月下滑。今年二季度,氣象將重新回到溫和狀態,2016年下半年,拉尼娜(La Nina)現象有50%的可能會出現。
厄爾尼諾通常會讓美洲降雨增加,西太平洋和非洲西岸干旱。而拉尼娜往往產生截然相反的影響,讓東太平洋降雨減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
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的統計,1900年來的26起厄爾尼諾現象后,氣候在50%的情況下進入溫和狀態;在40%的狀態下進入拉尼娜。該機構表示:“溫和和拉尼娜在今年下半年出現的可能性各為50%。而厄爾尼諾短期內卷土重來可能性很低。”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天氣顧問公司Commodity Weather Group的聯合創始人David Streit認為,影響力強的厄爾尼諾結束后更有可能迎來拉尼娜,1972、1982和1997年三次最強烈的厄爾尼諾最后都轉變為拉尼娜。如果當前的厄爾尼諾達到1982年或1997年的有記錄以來最嚴重水平,拉尼娜明年夏季在北半球迅速接替厄爾尼諾的幾率就會增加。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是發生在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種準周期氣候類型,往往造成洪水或干旱等極端天氣。大約每5年發生一次。今年的厄爾尼諾預計將為數十年來最強。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都會對農產品市場產生影響。
厄爾尼諾通常會讓美洲降雨增加,西太平洋和非洲西岸干旱。而拉尼娜往往產生截然相反的影響,讓東太平洋降雨減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在美國,干旱和溫暖天氣不利于玉米、大豆和小麥生長,但更多降雨有利于冬小麥生長。
芝商所表示:“厄爾尼諾的強度越強,波幅往往越大。拉尼娜現象的強度和價格波幅之間的關系比厄爾尼諾和價格波幅之間的關系更緊密,這一點適用于玉米、大豆和小麥。”
下圖可見拉尼娜可能對各地大宗商品產地的影響。
在產鐵礦石和洋蔥的印度,雨季可能持續更久,對當地是不利影響;
在產橡膠、棕櫚油、煤和錫的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可能有大量降雨,是不利影響;
在產玉米、蔗糖的南非,可能有更多降雨,是有利影響;
在美國,干旱和溫暖天氣不利于玉米、大豆和小麥生長,但更多降雨有利于冬小麥生長;
在產玉米和大豆的阿根廷和巴西南部地區,干旱會有不利影響;
哥倫比亞可能有大量降雨,威脅當地咖啡生產。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