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降價、力不從心的減產、繃緊的資金鏈,不銹鋼產業鏈上有誰能夠幸免?首先,少數不銹鋼廠表示不能堪壓,規格加價需重新定義,而其余不銹鋼廠也紛紛跟進效仿,五花八門的加價格式層出不窮,不銹鋼廠將成本轉嫁到流通領域,而流通向下游灌輸的過程卻非十分順利,部分流通商只能默默承受新加價的 “虐心”。
對于此,不銹鋼流通商也做出了部分應對措施,出庫費、吊裝費、托盤費、保護膜等一系列曾經惠贈的費用被明細化列出,商家“勒緊褲腰帶”過的日子由此開啟,不僅如此,不銹鋼報價已不再是論百起跳,而是50起跳,短期內就成為心照不宣的報價方式,這也僅僅是在報價,最后成交可能為了20、30元的來去折騰幾個回合。
不銹鋼流通商為了壓縮成本,不得已又調整銷售激勵政策,原本破十的提成被壓縮成個位數,不銹鋼無縫管等業務走流通和走終端的提成也趨同,至此,“跳槽風”也就隨此興起。同時,部分不銹鋼流通商為了應對行情的下跌,變革銷售策略,以低于不銹鋼現貨主流行情幾百元的價格出貨,“恰巧”后續行情的也在隨之下跌,以低均價的如愿來賺取鋼廠補貼。盡管不銹鋼廠對此頗有微詞,但也無可奈何。在產能釋放壓力的大背景下,不銹鋼行業內的各類關系似乎都沒那么融洽了,彼此博弈的意味更濃烈了,從年中的財報看,大部分不銹鋼廠商都是強顏歡笑罷了,數字的背后更多的是淚。盡管如此,卻鮮見退出。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