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朱小明介紹園區情況
(2015年7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經理大家好,
按照會議安排,我就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鐵合金產業發展現狀以及今后發展思路向大家做一個簡要發言。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化德縣位于烏蘭察布市東北部,北面與錫林郭勒草原相連,東與河北省張家口地區相鄰,轄區面積2568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7.5萬人;集通鐵路、208省道、大通道以及開工建設的秦二高速穿境而過,距天津港500公里,區位交通優勢比較明顯。
一、化德縣鐵合金產業發展現狀
化德縣合金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歷經30多年打造培育,合金產業得到迅猛發展。近年來,我縣緊緊抓住自治區和市委,政府給予的差別化政策,累計投入3億多元規劃建設了占地面積13.3平方公里的長順工業園區。目前,入園鐵合金企業20戶,擁有礦熱爐30臺,產能80萬噸。從業人員1000多人,產品從最初單一的硅鐵生產發展到錳、鉻、鎳、鈦等多種合金生產。2014年完成銷售收入40多億元。
化德縣在推進合金產業發展的同時,不斷務實合金產業基礎建設。在用電方面,新建園區22萬變電站一座,供電能力150萬千伏安,具有較大用電空間;在用水方面,供水系統獨立運營,在原有供水的基礎上,建成1萬噸污水處理廠一座,全面保障合金產業用水;在用地方面,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嚴格執行投資強度,用地定額標準等控制性指標,優化保障企業用地;在綠化方面、美化和硬化方面,種植各種樹木10萬余株,綠化面積達70萬平米,園區達到了“六通一平”;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堅持“上大壓小,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原則,大力淘汰落后產能。2012年以來,按照國家、自治區、市環保節能要求。對園區所有企業進行整頓,對企業的落后產能進行淘汰,25500KVA以下礦熱爐按照環保要求進行了技術改造,企業全部加裝了防塵網,原料全部入棚,實現了生產區于生活區的分離;在園區服務方面,成立了園區管委會、派出所、供電所、環保中隊等服務機構,服務企業能力有了良好保障。
二、下一步發展思路
鐵合金產業是化德縣支柱產業,2012年縣委、政府提出了打造百萬噸鐵合金循環園的發展思路,根據產業發展現狀,結合國家產業政策,今后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抓好經濟步入新常態和合金產業市場低迷之機。多措并舉推動企業兼并重組,解決目前散、小、雜的格局,力促以五礦湖鐵、天成、中泰為代表的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影響力的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組建大集團、大聯合,提高特合金產能的集中度,支持重組后的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生產格局,促進規模化、集團化經營,打造錳產品、鎳鉻產品的生產基地。
二是提升產業層次創新合金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吸納和引進先進的工藝和裝備,以入園的中泰公司先進的鎳鐵冶煉工藝RKEF和五礦湖鐵錳產品凍冶全密封,廢氣,廢渣的綜合利用工藝為基礎,對現有企業落后工藝裝備進行技術改造,不能技改的進行淘汰,到2017年,園區企業中鎳鐵企業工藝裝備全部為RKEF工藝流程,錳、鉻產品企業全部為全密封的工藝流程,生產中產生的余熱、廢渣得到綜合利用。余熱用于發電,烘干原料,廢渣用于開發生產渣棉保暖材料等建材產品。園區產業層次明顯提高,鐵合金企業冶煉走上一條環保、節能、清潔生產發展之路。
三是必須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從化德縣鐵合金產業情況看,鐵合金產業遭遇近年來最大的沖擊,在環境和市場的雙重壓力下,需政府和企業重新認識鐵合金發展的出路,園區各種產品要素集聚,具備了發展特種鋼條件,各企業縱向聯合,發展下游產品,從最初品向中極品延伸,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鼓勵硅錳鉻鐵企業向精煉方向發展,生產低、中、高碳錳以及高碳鉻、低碳鉻、微碳鉻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全力把園區打造成自治區雙百億工業園區,北方較大的鐵合金供應基地和全市硅錳合金系列產品重要生產加工基地。
謝謝大家!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