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 校园 激情 另类,五月社区,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苏玥视频,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去阳台跪着把屁股抬起来,精品国产丝袜黑色高跟鞋


關于印發《惠農區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 2015年03月31日 10:57
  • 來源:中國鐵合金網

  • 0
  • 關鍵字:鐵合金 礦熱爐 工業 石嘴山惠農區
[導讀]關于印發《惠農區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黨委、政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區直各部門,駐惠各單位:
    《惠農區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區委、政府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嚴格遵照執行。
 

  中共惠農區委辦公室
   惠農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3月30日

惠農區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實施“工業強區、轉型發展”戰略,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提升工業經濟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戰略作用,根據《石嘴山市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和《惠農區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現狀及問題
    (一)工業發展現狀
    2014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78.69億元,增長9.4%;工業占GDP的比重為57.05%,對經濟的增長貢獻率達到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73億元,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1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44家。
惠農區工業經濟發展變動表

惠農區工業經濟發展變動表

指  標

工業增加值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

絕對值
(億元)

占GDP比重
(%)

占二產比重(%)

絕對值
(億元)

占全部工業比重(%)

2007年

39.56

70.58

95.76

38.2

96.56

2014年

78.69

57.05

82.57

73

92.77

 

 


    1.工業基礎較好。石嘴山市是“一五”時期國家確定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是寧夏工業的發祥地,寧夏的第一噸煤、第一度電、第一爐鋼皆源自惠農。現有工業企業300多家,總資產達到400億元以上,擁有寧夏新日恒力鋼絲繩股份有限公司、國電寧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上市公司和國電寧夏石嘴山發電有限公司、酒鋼石嘴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寧夏惠冶鎂業集團有限公司等80多家大中型企業,形成了較好的工業發展基礎。

    2.優勢特色產業較為突出。惠農區依托早期較為豐富的煤炭資源,逐步發展形成了煤炭開采及洗選、電力生產及輸送、冶金及金屬制品、能源化工及應用、新材料、新能源六大產業。鋼絲繩、鎂合金、石灰氮、雙氰胺、碳化硅、硅鈣、炭黑、水合肼、活性炭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居全區首位;石灰氮、雙氰胺產量居亞洲首位,是全國最大的金屬鎂皮江法生產基地,恒力牌鋼絲繩被譽為“中華第一繩”。

惠農區工業重點行業結構現狀表

行業

2014年

產值(億元)

比重(%)

全區規上工業企業

283.36

100

一、產業集群

156.82

55.3

其中:冶金

70.91

25

能源化工

61.44

21.7

新材料

24.47

0.9

二、特色產業

11.75

4.1

其中:新能源

0.5

0.2

新型煤化工

11.25

3.9

三、煤炭

42.94

15.2

四、電力

71.85

25.4

 

 

 

    3.開發區建設形成規模。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自治區唯一一家國家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也是全國先進循環經濟園區和自治區新型工業化示范園區。2014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20億元,同比增長21.22%。無論從企業規模、落戶項目數量,還是經濟總量來看,都位居寧夏各開發區、工業園區前位,具有較大的規模效應和示范帶動作用,成為石嘴山市,乃至寧夏的工業聚集區和重要的工業經濟發展地。
    4.循環經濟穩步推進。已形成電石化工、特色合金、煤基碳材、精細化工等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出寧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嘴山市金力實業有限公司、石嘴山市鵬盛化工有限公司等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組織惠冶鎂業、科通冶金等20多戶企業實施窯尾余熱余壓、廢氣、廢水、廢渣綜合利用等40多項節能循環經濟示范項目。逐步建立起產品與產品之間的內部循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補循環、產業與產業之間的鏈接循環三大循環發展模式,初步實現了廢棄物循環利用率高、節能減排效益好的局面。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1.經濟規模總量偏小。我區經濟實力雖然在全區排名前列,但經濟總量還不夠大,傳統產業比重較大,其發展主要來自于資源要素的投入驅動,容易受到環境、能源、土地、勞動力成本等因素的制約。為大企業、大項目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尚未形成規模化,難以對工業發展形成有效支撐。各行業企業分布較分散,影響到關聯產業集聚效應的體現。
    2.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惠農區目前已形成的六大支柱產業中傳統產業占比較大,主導技術以引進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拉動作用不明顯。一些企業自主創新的意識不夠強,專業技術人員引進困難,沒有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加之受企業研發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致使技術研發能力有限。
    3.產業競爭優勢不強。惠農區努力培育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發酵等新興產業,但因新興產業正在發展壯大階段,因此投資拉動和產業帶動作用尚不明顯。傳統產業也因電價、天然氣價格、土地使用稅等要素成本明顯高于青海、甘肅、內蒙等周邊地區,產業競爭優勢明顯降低。
    4.金融環境不夠寬松。受產業政策限制的影響,金融部門提高了對企業貸款的門檻,從根本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和項目的建設。同時,企業外銷產品賬期延長,致使企業流動資金較為緊張,融資渠道不暢成為制約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主要“瓶頸”。
    5.園區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后,園區供電、供水、供氣、供暖等配套設施建設還需完善。
    二、總體思路抓住推進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等戰略機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做大增量,做優存量,以優質增量調存量,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與特色產業提速增量并重,資源開發有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并重,堅持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相結合,進退并舉促轉型、調結構、轉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冶金、能源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大力提升冶金及金屬制品產業競爭力,全力打造西部鋼鐵之城;加快發展新型煤化工,努力構建寧夏北部能源化工產業基地;推動鋁鎂合金、碳基材料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
    三、基本原則
    1.創新發展。依托優勢產業和人才隊伍優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在重點行業、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的研發和新產品開發上取得新突破;鼓勵企業應用高新技術、先進工藝和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鏈延伸、產品更新換代、產業集群配套,形成產業競爭優勢。推進企業自主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促進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管理創新和機制創新,加快產業發展。
    2.集群發展。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和龍頭骨干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統籌空間布局調整,整合優勢資源,鼓勵支持企業圍繞主導產業發展上下游關聯產業,不斷延伸和完善產業鏈條,推動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延伸開展配套合作,壯大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培育一批協作配套的中小企業,實現產業間功能互補、合理分工、協作配套。鼓勵關聯企業或配套企業向基地集中,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增強產業的集聚功能,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壯大產業集群。
    3.循環發展。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引導企業加大資金投入,把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建設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統籌規劃產業空間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園區、企業、產業間首尾相連、產業鏈閉路循環。大力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組織實施節能示范工程,降低能耗,減少排放。鼓勵支持企業實施余熱、余氣、余壓和廢氣、廢水、廢渣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
    4.協作發展。以實現產業發展與城鄉一體化建設互動發展、產業發展與區域產業融合發展為目標,形成城鄉建設創造產業發展空間、產業發展支撐城鄉建設的良好互動局面,并與區域產業形成錯位發展、互補發展、配套發展、聯動發展的良好態勢,保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發展目標
    ——經濟增長目標:到2017年,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達到390億以上,年均增長11%;規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5億元,年均增長9%。
    ——節能降耗目標:到2017年能耗總量控制700萬噸標煤以內,萬元GDP綜合能耗年均下降3.2%,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91%。
    ——重點企業培育目標:培育產值在10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家,產值過50億元的龍頭企業2家,產值過30億元的龍頭企業3家,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
    ——基地創建目標:全力打造西部鋼鐵之城、鎂合金及碳基新材料材料生產基地、寧夏北部能源化工產業基地。
    五、主要任務
    ——做大做強、扶持龍頭。在重點行業選擇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的龍頭骨干企業集中力量進行扶持,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強強聯合以及通過股權、資產收購等多種形式實施企業兼并重組,鼓勵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通過兼并重組延伸產業鏈, 擴大企業規模,增強發展能力,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和企業集團。
    ——項目帶動、培育增量。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培育增量。謀劃、儲備、引進、落地一批帶動支撐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大力發展新能源等低能耗產業,提高產業發展層次。組織龍頭骨干企業啟動實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產業化技改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優化升級、延伸鏈條。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圍繞氰胺化工、氯堿化工下游產品產業鏈延伸,特色冶金產品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產品開發,以及鎂及鎂合金、碳基材料規模化擴張,引導企業開展產業配套和產業鏈延伸,培育冶金、能源化工、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新能源、新型煤化工兩大特色產業,用優質增量調存量,提高產業發展層次,做大經濟總量,實現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目標。
    ——節能減排、循環發展。限制高能耗產業發展,狠抓節能減排,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產品能耗限額,落實高耗能企業差別電價,以企業節能技術改造為支撐,按照總量控制原則,推動高載能企業爐型置換改造和煙氣余熱綜合利用,提高企業技術和裝備水平。
    ——化解過剩、淘汰落后。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公示公告制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對一批能耗高、污染重、工藝和設備落后,不符合國家產業準入標準的設備和生產線堅決予以淘汰;對長期停產和虧損企業加大整合力度,建立負面清單,列入淘汰范圍和關停名單,為低能耗產業發展騰退空間。
    (一)培育壯大產業集群
    1.冶金產業集群
    ——鋼鐵。立足寧夏申銀特鋼有限公司、寧夏酒鋼石嘴山鋼鐵有限公司、寧夏博宇特鋼集團等企業,大力推進技術改造、提質增效為核心的產業升級改造,進一步優化和豐富鋼鐵產品結構及種類,實現四級(不同化學成分和強度)鋼的區域規模化生產。
    ——鐵合金爐料。重點支持惠義冶金、科通冶金、榮華緣冶金、金旌新材料等骨干企業,推進中小企業整合重組,按照節能、環保、集中的要求,以鐵合金等高載能企業爐型置換和工藝技術提升為突破口,加快裝備“大型化、密閉化、自動化”改造,實現礦熱爐尾氣、余熱、余壓綜合利用,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實現節能減排。鼓勵支持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在提高硅鐵合金、硅錳合金、硅鈣合金、稀土合金等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發展孕育劑、球化劑、蠕化劑、合金包芯線等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產業層次,推進產品多元化發展。
    ——鋼鐵鍛壓鑄造。圍繞申銀特鋼、酒鋼石嘴山鋼鐵、博宇特鋼等大型鋼鐵企業,進一步發展眾信機械、銘力達等鋼鐵延壓企業,充分發揮資源、區位等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產品附加值高、競爭強的配套項目,推動鋼鐵鍛壓鑄造產業的發展。
    ——金屬制品加工。立足寧夏恒力鋼絲繩股份有限公司、藍天空間網架公司等重點企業,充分發揮原材料優勢,重點發展密封鋼絲繩、三角股鋼絲繩、鋼絞線、鋼鐵構件等產品的生產,大力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區內鋼材加工制作,做優做精。
    2.能源化工產業集群
    ——電石化工。重點扶持英力特化工、鵬盛化工、煜林化工、嘉峰化工、錦華化工等企業,鼓勵和支持企業在現有產品生產的基礎上向產品下游產業鏈發展。圍繞裝備、工藝技術提升,下游產業鏈延伸、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項目,采用對現有爐型進行改造和尾氣、余熱、余壓綜合利用改造,提升電石化工企業的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拓展下游新產品領域。構筑起以氯堿化工、氰胺化工、乙炔化工等為補充的工業共生網絡,形成上下游協作配套、關聯度較高的電石化工產業集群,促進產品精細化發展。重點培育發展以固體電石為原料的氰胺化工下游產業鏈、以乙炔氣體為原料的氯堿化工下游產業鏈和電石爐尾氣綜合利用的產業體系。
    電石—石灰氮—氰胺—胍鹽—醫藥中間體產業鏈(或石灰氮—農藥、土壤改良劑產業鏈)。鼓勵和支持企業在不斷擴大顆粒石灰氮、農肥、藥肥、電子級氰胺產量的基礎上,研制、開發、建設廣譜、低毒、長效藥肥、印染料、阻燃劑等產品。
    電石—氯堿—PVC—塑料制品產業鏈。以擴大特種樹脂、高純度離子膜燒堿等產品的產能和產量為主攻方向,鼓勵企業擴能發展以PVC為主要原材料的工程塑料及制品、日用塑料、薄膜等后續產業。
    電石—丙烯酸—丙烯酸丁酯—高分子合成材料產業鏈。利用乙炔和一氧化碳為原料,合成丙烯酸,開發特性樹脂、合成纖維、涂料粘合劑、皮革加工處理劑、紡織助劑、油漆添加劑等精細化工產品。
    3.新材料產業集群
    ——鎂及鎂合金材料。立足惠冶鎂業有限公司,繼續發揮皮江法煉鎂的低成本優勢,鼓勵惠冶進行跨區域產業融合,推動鋁鎂合金產業融合發展,支持企業組建松散或緊密型聯營體。逐步發展以高性能鎂合金、變形鎂合金材料、鎂合金坯材、鎂合金壓鑄件等新型鎂合金材料,推動鎂及鎂合金材料向下游高端產業延伸,努力創造鎂產業的梯次發展格局。
    ——碳基材料。重點扶持天凈隆鼎碳化硅、華輝活性炭等企業,做大做強碳基材料產業。依托優質豐富的煤炭和硅石資源,積極引進消化國內外先進工藝,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鞏固壯大黑色碳化硅,重點培育發展高純碳化硅、碳化鈦、氮碳化硅、高致密碳化硅型材和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通過尾氣綜合回收利用,發展甲醇、乙二醇等產品,推動產業升級。大力發展高品質活性炭、車用炭(三元催化器)等品質碳基材料產品的開發和有機硅、硅橡膠、硅樹脂、硅油等高品質硅基材料產品的開發。
    (二)加快發展新能源、新型煤化工特色產業
    在做大做強三大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按照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要求,發展壯大新能源、新型煤化工等特色產業,支持和鼓勵有實力的骨干企業實施戰略擴張,做大特色產業總量,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
    1.新能源。重點支持中利騰暉、安能生物質、華儀風能、中節能電力等企業,通過政府扶持和關聯產業帶動,著力提升新能源產業發展優勢,重點發展光伏產業、風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三大產業方向。光伏產業努力形成從單晶硅拉棒、切片、組件生產和并網發電一條完整光伏能源產業鏈;風力發電加強對風電運行控制、大規模并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生物質能發電要統籌生物質能源發展,積極推進生物質氣化及發電、生物質成型燃料、沼氣等分布式生物質能應用。
    2.新型煤化工。立足盛港、西泰、弘耀、申銀等骨干企業,充分利用蒙西豐富的焦煤資源,進一步改造和提升煤焦化企業,大力推進節能環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大力提升對焦爐尾氣的綜合利用水平,生產烯烴及聚烯烴、甲醇、二甲醚、醋酸、醋酸乙酯及系列高附加值有機化學品,合成氨、尿素及其深加工系列產品;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加大對煤焦油、粗輕苯、噻吩、蒽油的集中加工和深加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
    (三)提升協作配套產業能力
    1.熱電聯產。通過企業技術改造,加快石嘴山發電公司、第一發電廠和西部熱電等電廠的脫硫、脫銷技術改造,降低粉塵、煙塵的排放。推進國電石嘴山發電公司2×1000MW超臨界項目、電投2×33萬KW低熱質煤熱電項目、申銀熱電4×35萬KW自備電廠項目建設。按照《建設燃煤背壓式熱點項目規劃方案》,鼓勵日盛實業等有條件的企業新上背壓式發電機組,形成企業自供,區域直供的供電網絡,解決生產用電、用氣需求。
    2.物流配送。依托陸港經濟區優勢,以寧津物流園、申銀物流園、富海物流園等項目為支撐,重點發展“生產性物流、信息服務”兩大生產性服務業,鼓勵企業和相關組織采用標準化的物流計量、貨物分類、物品標識、物流裝備設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統和作業流程等,提高物流管理和作業的標準化程度;打通內通外達大通道,構筑陸上“新絲路”。按照“融合周邊、面向全國、聯通中阿”的思路,建設東烏、臨策鐵路連接線和銀西快鐵延伸線、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黃河大橋、銀石高速,暢通周邊公路通道,整合周邊物流資源,進一步深化與天津港的合作,建成西北區域物流中心。建成開發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窗口平臺、集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和電子交易及結算平臺與一體的電子口岸、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等項目,全面提高開發區信息化服務水平。
    (四)實施四個專項行動
    1.節能降耗專項行動。限制新建、擴建高能耗、低產出的工業產能,遏制能耗增長。重點限制鐵合金、電石產能,放緩其它能耗高的產能,遏制高耗能產業比重過快增長的趨勢。加快發展低能耗產業,稀釋能耗。通過加快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低能耗產業,使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淘汰落后產能,騰出能耗空間。加大鐵合金、電石、碳化硅、焦炭等落后產能淘汰力度,緩解和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減少消耗。實施一批重點節能改造項目,減低單位能耗。發揮國家和自治區節能減排資金的引導作用,大力推進燃煤鍋爐改造、礦熱爐節能改造、高壓變頻改造、余熱余壓利用等節能工程。抓好能耗限額管理,控制能耗過快增長。加大同全國、全區同行業先進水平對標達標活動,執行自治區能耗限額差別電價政策,降低單位產品能耗。
 


惠農區到2017年節能降耗目標表
單位:噸標準煤、%

指標
名稱

能耗總量控制目標

萬元GDP綜合能耗年均下降率

萬元GDP綜合能耗

規上工業能耗總量控制目標

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率

完成量

700

3.2

3.92

515.5

4.91

 


2.污染減排專項行動。以《石嘴山市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為抓手,積極落實,分解任務,嚴格做到“三到位”,即目標到位、任務到位、責任到位,切實推進污染治理,進一步促進環境空氣質量好轉。一是嚴格環境準入,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產生。加強建設項目環評工作,把好項目審批關口,把環評要求落到實處,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五項指標總量削減指標作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堅持區域增減平衡的原則,嚴格新增污染物項目的審批管理,決不允許突破總量控制指標。二是全面落實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污染治理。進一步強化工業園區、企業的污染減排目標責任,把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企業。通過工程、管理、結構三大措施減排措施,以大氣污染防治和黃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為重點,全力推進電力、建材、鋼鐵、冶金及化工等排污大戶污染減排工作。進一步完善減排監測體系,增加空氣質量監測站點,擴大在線監測覆蓋面。三是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堅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加快智慧環保體系建設,推進環境監管信息化,確保各減排設施正常穩定運行,深入開展各項專項行動,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和案件,堅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解決好關系人民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實現經濟、環境、社會和諧發展。
惠農區到2017年污染減排目標表
單位:萬噸

指標
名稱

化學
需氧量

氨氮

二氧
化硫

氮氧
化物

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處理率(%)

 

 

 

完成量

1.75

0.10

1.73

2.91

96

 

 

 

 


    3.工業節水專項行動。嚴格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堅持循環經濟理念,按照“以工藝改進為基礎,以循環再生為重點,以強化管理為保障”的思路,系統推進工業節水。實現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用水結構得到優化。一是實施工業節水改造。大力推進老企業的節水改造,新上工業企業要求一律采取節水工藝,重點抓好發電、化工、冶金、建材等耗水行業的節水,提高用水效率。二是提高水循環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用水、串聯用水和回用水,推進企業用水網絡集成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優化企業用水網絡系統,提高工業水循環利用水平。三是加大再生水利用。鼓勵工業利用再生水,減少新鮮水取水量。結合污水處理回用設施的配套。四是加強用水管理。開展工業企業水平衡測試,確定主要產品用水標準和節水目標,主要用水車間和主要用水設備計量器具裝配率達到90%以上,主要控制點實行在線監測,杜絕“跑、冒、滴、漏”現象,建立嚴格的工業用水考核制度。五是加大再生水利用。鼓勵工業利用再生水,減少新鮮水取水量。
    4.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行動。到2017年,通過化解過剩產能,使現有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業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堅決遏制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強化源頭控制和事中、事后監管。到2017年底前,淘汰16500KVA以下的電石爐,12500KVA及以下鐵合金礦熱爐。
     六、推進措施
    (一)提高集約利用。根據產業、土地資源和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的原則,推進工業用地的規模化和集約化使用。一是正確處理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要為長遠發展留有空間。要建立科學的項目準入門檻,為企業做大做強留下發展空間。二是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依法用地的關系。要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圍繞工業發展做好用地保障,確保重大項目的用地需求。同時要嚴格執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要做好土地的開發工作。三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土地集約利用評估考核體系,提高土地配置效率,鼓勵建設多層標準廠房。根據工業園區的實際情況,確立土地投入強度門檻,堅決抑制大規模低價圈地現象。
    (二)推進重大項目。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積極謀劃和推動工業經濟持續發展,做到謀劃儲備一批、審批開工一批、建設達產一批、拓展延伸一批,積蓄可持續的產業發展后勁。圍繞國家、自治區重點支持領域,精心謀劃大項目,充實完善項目庫。實行區級領導包推重點建設項目責任制,完善重點工作推進機制,加快申銀特鋼、中利騰暉、惠冶鎂業、惠義冶金、嘉峰化工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存量穩定增產,增量及時發力。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的產業鏈、設備鏈、裝備鏈強化招商引資,主動尋求與東中部地區的戰略合作,積極承接集約用地型、優勢互補型、填補空白型和梯度轉移型項目,推進與天津、淄博等地政府間的經濟技術合作。
    (三)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產業鏈,增值降耗。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構建企業循環鏈,分行業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延伸,提高上下游產品、生產工藝和生產環節的循環利用水平,形成物質循環利用、能量梯級利用的循環產業體系。重點推進安能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煜林化工電石氰胺循環經濟等循環化改造項目。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為契機,對園區廢氣、廢水、固廢進行集中整治,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環的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力爭到2017年,全區能源產出率提高20%;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到85%。
    (四)加快創新驅動。鼓勵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開發和應用,努力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完善技術進步動力機制,將企業的技術研發投入、擁有專利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創名牌作為企業享受政府扶持和重點服務的條件,推進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培育技術創新優勢企業群體,建立健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積極引進能彌補技術鏈條薄弱環節的關鍵技術和先進技術,實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程。大力推進各類研發機構、高校與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自身之間實現更緊密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尤其是關鍵技術、專利技術的產業化,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五)推進“兩化”融合。全面落實國家、自治區兩化深度融合的政策意見,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搭建發展平臺,落實專項資金,從示范工程入手帶動企業信息化發展。堅持典型引路,培育和發展信息化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重視產業鏈信息化建設,建立專項資金,開展試點示范,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加快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實施一批信息化改造示范項目,打造一批工業生產數字化示范企業。依托經開區網絡平臺建設,加快中小企業信息技術平臺建設,開展信息咨詢、人才培訓、信息交流等服務功能,實現資源共享。
    (六)強化政策扶持。一是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擴大利用外資,激活民營資本,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資金利用率。加大財政對工業企業技術進步的扶持力度。加大財政對企業專利申請、知識產權優勢項目發展和專利技術產業化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大產業融資力度。建立與商業銀行融資溝通機制,幫助企業拓展間接融資,利用資本市場降低融資成本,實現優質企業的快速擴展。積極推進重點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優質中小企業利用新三板直接融資。逐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三是圍繞四個專項行動,建立激勵機制、淘汰退出機制、責任落實機制、負面清單制度,確保全面完成約束性目標任務。四是探索推行園區大用戶直接交易和局域電網試點工作,提高直供電交易量,降低供電、用電成本。
    (七)加大招商力度。一要加強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產業鏈式化、關聯度大的項目;二要加強中介招商,發揮中介機構專業性強的優勢,有效避免盲目招商,確保招商的成功率;三要加強網上招商,建立新材料招商引資網站,提供項目咨詢、網上招商引資專項培訓、商務考察、法律咨詢等全方位網絡招商服務;四要挖掘“以外引外”潛力,發揮現有企業示范帶領作用,完善產業鏈;五要加強“以民引外”,引導民營企業與同行業公司合資合作、增資擴股;支持長期停產和發展后勁不足的企業與區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對接,實行兼并重組,盤活閑置資產。
    (八)提升園區功能。按照權責相一致的原則,將工業經濟管理職能向經開區轉移,對市直部門下放的事權及惠農區已有的審批事項及時全面的調整至經開區管委會,進一步理順項目報批、業務工作歸類的程序,簡化辦理程序,縮短辦理時限。支持經開區實業總公司或引進外來企業以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對渣場、廢水處理、道路清掃、公用設施維護等基礎設施進行有效的管護,所需經費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支付。進一步完善經開區新開發工業小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加大對東片區、紅果子、蘭山園等老舊工業小區基礎設施的改造力度,使新舊工業區的基礎配套能力基本一致。每年提出本年度執法計劃,合并執法檢查,規范檢查行為,形成部門合作的良性聯動和互相監督機制。
    (九)加強統籌調度。堅持月度、季度研判經濟形勢,研判節能降耗形勢,及時預警,傳導壓力。創新創業融資模式,支持企業直接融資,加大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問責力度,對推進工業經濟發展行動遲緩、措施不力、效果不明顯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由區委、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進行約談。強化協調服務,加強對工業經濟的領導,完善工業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推進機制,強化調控工業經濟和推動工業發展牽頭抓總的功能。一是合理規劃布局。圍繞區上確定的三大產業集群和兩大特色產業發展戰略,以創建產業示范基地和專業園區為抓手,制定和完善科學的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各專業園區發展規劃,明細產業發展方向和各專業園區功能定位,推進產業集中向園區布局和集群發展,突出產業聚集。二是優化審批程序。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清理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類審批和收費事項,按照《石嘴山市優化工業園區前置審批實施辦法》要求,將工業項目備案及相關前置審查事項隨項目移交經開區一次性審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對重點建設項目、重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優先辦理、特事特辦、跟蹤服務,對投資2億元以上的招商項目實行聯合審批,對5億元以上的項目實行“圓桌審批”程序。三是制定獎勵政策和獎勵辦法。對企業通過技改、新建或招商每延伸一個產業鏈給予重點支持;對初次上市,增發或配股融資以及發行企業債券或股權融資的企業,以獎代補方式對管理團隊給予獎勵;對獲得國家和自治區高科技示范項目的企業,以獎代補方式給予獎勵。對認定的自治區級、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基地,以及新獲得國家重大發明專利技術并實施專利產業化的項目,按自治區級、國家級以獎代補方式給予獎勵;對傳統企業進行“三廢”綜合利用和循環化改造的項目,按照投入產出比及單位GDP能耗進行排名,以獎代補方式給予獎勵。四是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樹立企業發展新觀念,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促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要通過舉辦企業家研討班、開設企業家大講堂、成立企業家沙龍和產業協會等活動,多形式、分層次、多途徑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開展互幫互助,搭建供求平臺,引領企業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抱團發展、合作共贏。
  表1    冶金產業集群重點培育發展項目列表    

項目名稱

產品及規模

總投資(億元)

總產值(億元)

建設年限

實施途徑

(1)鋼鐵

申銀集團300萬噸優質特鋼項目

特鋼300萬噸/年

110

200

2013-2015

推進申銀特鋼規劃生產線建設

(2)鐵合金爐料項目

 

鐵合金升級改造

對現有1.25萬KVA及以下鐵合金爐進行升級改造

10

15

2014-2017

通過對現有鐵合金企業進行升級改造實現

年產12萬噸低微碳錳微合金爐料項目

建設低微碳錳微合金爐料、金屬錳、生鐵生產線

4.8

21

2015-2019

依托寧夏新思迪錳業公司技改實現

(3)鋼鐵鍛壓鑄造

年產140萬噸寬厚板生產項目

140萬噸/年

27

54.6

2015-2020

依托申銀特鋼公司技術改造升級或引進外來客商配套申銀特鋼公司實現

高標準軸承鋼項目

軸承鋼20萬噸/年

12

30

2017-2025

特厚鋼板項目

20萬噸/年

10

25

2017-2025

(4)金屬制品加工

年產15萬噸網架鋼結構生產線項目

15萬噸/年

6

2

2013-2015

依托藍天網架公司通過技改擴建實現

年產5萬噸鋼絲繩項目

5萬噸/年

2

4.5

2013-2015

依托寧夏新日恒力鋼絲繩股份公司技改實現

年產5萬噸鋼簾線項目

5萬噸/年

12.53

15

2013-2015

年產100萬噸鋼絲繩、鋼絞線、特種鋼絲繩技改項目

100萬噸/年

57.03

100

2013-2018

含釩特鋼深加工項目

特鋼100萬噸/年

30

50

2015-2018

依托申銀特鋼公司、博宇特鋼公司、酒鋼石嘴山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實現

年產7萬噸鍛件、鑄件、機加件、熱處理件項目

7萬噸/年

1.5

5

2014-2020

依托眾信機械公司實施技改擴建實現

合計

 

293.98

521.97

 

 

 

 

 

 

 

 

 

 

 


表2 能源化工產業集群重點培育發展項目列表

項目名稱

產品及規模

總投資(億元)

總產值(億元)

建設年限

實施途徑

電石化工項目

PVC技改項目

年產12萬噸聚氯乙烯及100萬噸電石渣制水泥生產線

20

25

2015-2020

依托寧夏英力特化工有限公司實施技改實現

PVC產業園項目

年產2萬噸PVC產品(PVC薄膜、PVC人造革等)

12

13

2014-2017

發揮寧夏英力特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技術及產品優勢,通過對外合作招商形式實現

年產20萬噸PVC及產品延伸項目

20萬噸電石—PVC,發展PVC型材、板材和板材加工生產線

11

50

2016-2020

PVC異型材項目

年產10萬噸PVC異型材

6.07

11.5

2015-2017

雙壁波紋管項目

年產6萬噸PVC雙壁波紋管

3.3

7.2

2015-2017

PVC管材及型材項目

年產10萬噸PVC型材、10萬噸PVC管材

10

20

2015-2017

PE管材項目

年產5萬噸PE管材

3

4

2014-2016

燒堿項目

年產燒堿30萬噸

11

12

2014-2017

依托寧夏日盛化工有限公司通過自身技改擴能或對外合作招商實現

 

年產水合肼6萬噸

 

 

 

 

年產鹽酸13萬噸

 

 

 

 

年產ADC發泡劑4萬噸

 

 

 

聚氯乙烯項目

年產聚氯乙烯60萬噸

14

16

2014-2017

ADC發泡劑項目

年產5萬噸ADC發泡劑

2.0

3.0

2017-2025

合計

92.37

161.7

 

 

 

 

 

 

 

 

 

 


表3 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培育發展項目列表

項目名稱

產品及規模

總投資(億元)

總產值(億元)

建設年限

實施途徑

(1)鎂及鎂合金材料

鎂合金項目

鎂合金10萬噸/年

6

15

2014-2017

依托惠冶鎂業公司、寧夏華輝活性炭有限公司,通過企業自身升級改造或對外合作招商形式實現

年產20萬噸鎂合金循環經濟項目

金屬鎂10萬噸/年,鎂合金15萬噸/年,電石75萬噸/年

46.5

155

2013-2016

高端鎂合金產品項目

年產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高端鎂合金產品4萬噸

3

15

2014-2017

鎂合金壓鑄件項目

年產適用于汽車、3C、電器等不同領域的鎂合金鑄件、鍛件、沖壓件等產品6萬噸

12.1

20

2014-2020

耐蝕合金項目

年產3500噸新型高溫耐蝕合金

1.2

6

2014-2017

硬質合金項目

年產硬質全金350噸

1

2

2014-2017

稀土鎂合金項目

年產稀土鎂合金5萬噸

2.3

6

2015-2017

特種鎂合金項目

年產2.5萬噸特種鎂合金錠及加工坯料

3

5

2015-2017

鎂鋁合金深加工項目

2.2萬噸/年

2.4

2.8

2015-2017

鎂合金變形材、板帶材加工生產線項目

10萬噸/年

5

10

2015-2017

特種鎂合金及加工坯料項目

1.5萬噸/年

2.25

4.44

2015-2017

鎳鐵及合金產業化項目

3000噸/年

2

3

2013-2017

(2)碳基材料產業

碳納米管項目

年產500噸碳納米管

1.2

3

2014-2017

碳化硅纖維項目

年產500噸碳化硅纖維

1

3

2014-2025

合計

88.95

250.24

 

 

 

 

 

 

 

 

 

 

 

 


?表4 新能源產業重點培育發展項目列表

項目名稱

產品及規模

總投資(億元)

總產值(億元)

建設年限

實施途徑

(1)、光伏產業

 

電子級高純多晶硅項目

國電太陽能公司年產2500噸電子級高純多晶硅生產線

3

5

2014-2017

通過對國電太陽能實施技術改造和對外招商合作啟動目前停產生產線實現

1000MW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

建設1000MW光伏電站

70

80

2014-2017

 依托中利騰暉、北京泰豪等光伏企業組織實施       

(2)、風電產業

 

風電場建設項目

布局建設風力發電廠,裝機容量50MW

10

2.5

2017-2020

依托中瑞風能組織實施

(3)、生物質能產業

 

生物質電廠建設項目

建設生物質電廠建設項目,裝機容量60MW

4

1.7

2017-2020

依托安能生物質熱電組織實施

合計

66

62.5

 

 

 


表5  新型煤化工產業重點培育發展項目列表

項目名稱

產品及規模

總投資(億元)

總產值(億元)

建設年限

實現途徑

煤焦化綜合改造項目

年產焦炭110萬噸

40

50

2014-2017

依托申銀特鋼公司、盛港煤焦化有限公司實施產業升級實現

焦爐氣10億立方米

 

 

2017-2025

苯4萬噸

 

 

 

輕柴油12萬噸

 

 

 

石腦油6萬噸

 

 

 

瀝青1.8萬噸

 

 

 

煤焦油深加工項目

年加工能力20萬噸

8.5

14.5

2014-2017

依托西泰煤化工公司實施產業升級

粗苯精深加工項目

年加工粗苯5萬噸

1.5

2.0

2015-2020

工業萘深加工項目

年產2-萘酚8000噸

0.8

2

2013-2014

依托弘耀化工公司實施產業升級實現

四氫呋喃項目

4000噸藥用四氫呋喃項目

2.4

0.4

2014-2017

通過對外招商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生產項目

年產NVP、PVP各1000噸

0.25

1.6

2014-2017

通過對外招商

煤化工產品深加工及延伸產業和配套項目

建設100萬噸/年醋酸、50萬噸/年乙醇、45萬噸/年酸酸乙烯、30萬噸/年環氧丙烷、200萬噸/年芳烴、6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10萬噸年/丙烯酸項目。

331

341

2014-2020

依托目前正在對接的昊華峻化招商引資項目

合計

386.75

416.2

 

 

 
  • [責任編輯:Phillip.Feng]

評論內容

請登錄后評論!   登錄   注冊
請先登錄再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灵石县| 龙里县| 基隆市| 汕尾市| 泽库县| 陈巴尔虎旗| 临清市| 白城市| 交口县| 白玉县| 荥经县| 沅江市| 南丰县| 鹤峰县| 云浮市| 修武县| 睢宁县| 固阳县| 乐业县| 许昌县| 吐鲁番市| 平安县| 宝兴县| 广德县| 大连市| 阿合奇县| 广水市| 根河市| 清涧县| 枣庄市| 陈巴尔虎旗| 扎囊县| 荣成市| 买车| 高要市| 龙江县| 无极县| 成都市| 濉溪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