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數據顯示,在截至12月16日的六個月當中,中國股市市值猛增50%至4.94萬億美元(約30.688萬億元),而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的總市值則縮水21%至2.54萬億美元(15.779萬億元)。
在截至12月16日的六個月當中,上證綜合指數同期大漲46%,相對而言,俄羅斯的Micex指數大跌13%,巴西圣保羅證交所指數下跌2.8%。印度的標普孟買證交所敏感指數則上漲4.9%。
不久前彭博數據顯示,11月26日收盤時,中國股市市值在周三收盤的時候達到4.448萬億美元,略低于當天日本股市4.507萬億美元,而到隔日收盤(11月27日),中國股市市值接近4.5萬億美元,日本股市總市值則下滑至4.478萬億美元,中國內地股市市值完成對日本的超越,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股市。
2014年7月下旬以來,蕭條多年的中國股票市場開始大漲,今年以來,滬指已經上漲超40%,不斷刷新記錄。但由于標普500指數與道指年內分別第47次與第30次收盤新紀錄,美股市值占全球市值比重不降反升上升,由32%升至37.3%。中國股市超越美股市尚需時日。
漲幅傲視全球股市:A股是如何實現翻盤的?
曾幾何時,當歐美股市節節高攀,滬指卻在2200點上下徘徊,如今風水輪流轉,近期海外股市因油價暴跌引發股價重挫,只有A股獨善其身,不跌反漲,昨日,滬指更是在銀行股帶領下坐穩3000點大關并逼近前期高點,成為全球主要市場唯一的風景線。
在全球股市紛紛下挫的大環境下,中國股市卻能夠走出獨立性的上漲行情,確實令人感到意外。確實,經過7年的熊市行情,投資者的熊市思維已經根深蒂固。此刻,中國股市的持續飆升,卻喚醒了沉睡多年的股票賬戶。而從過去的“談股色變”到如今的“全民炒股”,也預示了中國股市的投資信心正不斷地回暖。
外圍股市集體低迷
英國富時100指數受困于油價暴跌以及市場對新一輪歐元區危機的擔憂,上周單周跌幅超過6%,創2011年8月以來單周最大跌幅。
在最近半年時間內,因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暴跌的影響,近期俄羅斯股市的表現卻相當糟糕,累計跌幅超過了50%。
同樣,在經歷上周大跌后,美國三大股指本周一繼續下行,道瓊斯指數下跌0.58%、標準普爾500下跌0.63%、納斯達克指數則下跌1.04%。
回到亞太市場,昨日,日經225指數和韓國首爾綜指分別下跌2.08%和0.85%,恒生指數則同樣低開低走,下跌1.55%,報收于22670.5點,創近半年的收盤新低。
同樣受益于滬港通的“通車”,但港股市場的表現卻明顯遜色。據統計,自滬港通“通車”以來,A股市場累計漲幅已經超過30%。至于港股市場,自“通車”以后,市場不漲反跌,恒指累計下滑逾4%。整體的走勢陷入了上下兩難的格局。
A股走出獨立行情真相
分析人士認為,A股在外盤下跌背景下獨立上漲,有兩大原因。
首先,從美股運行看,仍處于歷史高位。反觀A股市場,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背離美股和海外市場,一直處于長期熊市之中,常年圍繞2000點震蕩。當一系列放松的財政政策以及經濟轉型改革政策不斷推出后,自然會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并推動相對“低價”的A股市場上漲。
另一方面,本輪A股上漲并非主要由境外資金推動,而是股市自身運行需要,以及投資者對國內深度改革存在良好預期所致。受益于國家經濟新政策,新興成長與改革雙輪驅動格局已經形成。長期紅利的釋放決定了主板市場中長期走好的基礎正逐漸形成。
四大因素致A股秒殺全球股市
近半年來,中國股市的表現明顯強于全球主要地區的股票市場。至于中國股市為何能夠傲視全球,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大因素。
其一、油價暴跌實質上加速了中國的經濟轉型,同時也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的好處。
隨著俄羅斯擴張的野心不斷強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開始布局一系列針對俄羅斯經濟發展的措施。其中,以它們具有的定價權及話語權,就能夠輕易影響到全球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走勢。除此以外,在這一場國際原油價格戰爭中,OPEC方面也出于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拒絕了單方面限產保價等要求,實質上助推了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也進一步加劇了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壓力。
顯然,因俄羅斯屬于全球重要的能源輸出國,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暴跌,其政府收支也無法保持平衡的格局。隨之而至的,就是貨幣的迅速貶值、股市的瘋狂暴跌,為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相反,在這一場原油價格大戰中,中國卻能夠坐享漁翁之利。確實,一來中國可以趁低價儲備大量的石油資源,為今后的發展降低了巨額的成本。二來大幅降低了輸入性的通脹壓力,為其后的降息釋放出更大的空間。
因此,對于股市而言,在油價持續暴跌的大背景下,實質上加快了央行降息降準的時間,也為股市的炒作創造出更多的預期。
其二、人民幣國際化大趨勢已經到了不可逆轉的階段。
人民幣國際化提速當屬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近年來,人民幣先從周邊國家的貿易結算貨幣,發展到區域性的投資貨幣,再到國際儲備貨幣,其國際化的進程明顯提速。與此同時,滬港通的“通車”也進一步強化了互聯互通,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提升人民幣國際化,就必須把股市推向全球,并以此作為宣傳點,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顯然,在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推進的進程中,中國股市的表現無疑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焦點,而慢牛式的股市也將會為中國的國際形象增加不少分數。
其三、隨著全球股市表現的分化,中國股市逐漸成為全球資金新的避風港。
不可否認,近半年來,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暴跌、全球股市整體表現不佳等問題深刻影響著全球投資者的投資方式。至此,尋求新的避風港已成為全球資金不可回避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逐步降溫,其整體的保值增值潛力下降也直接倒逼資金回流至股市。此外,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強烈預期下,資金急于尋找出路,也紛紛投放至沉寂多年的股票市場之中。因此,在多方資金強勢進入的背景下,中國股市已逐步成為全球資金新的避風港。
其四、兩融規模暴增,P2P配資火爆加速了股市的上漲。
截至目前,滬深兩市的兩融規模已經超越9500億的規模。不過,在去年同期,兩融規模也不過3400余億。至于今年上半年末期,兩融規模尚不足4500億。
同時,在股市持續升溫的背景下,結合國內融資融券偏高的準入門檻,卻為部分P2P平臺的配資行動創造出良好的環境。
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最近兩個月,P2P股票配資現象明顯增多,而其發展規模也呈現出倍數式的增長。
綜上所述,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股市在特殊的環境下,走出了與眾不同的行情,確實令人感到振奮。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提振股市,也間接提振國內的消費,促進了社會的生產。伴隨著國內改革政策的陸續落地,也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掃除了障礙,從而大幅度提升了社會整體的生產效率。
不可否認,中國股市能夠傲視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一代領導班子所作出的成績。從大熊到瘋牛,再從瘋牛轉變為慢牛,中國股市確實在成長,也給中國股民看到了曙光。
A股還能“瘋”多久?
新華網報道稱,股市的火爆讓這個冬天不太冷。不知不覺間,年初還在為2000點能否守住而揪心的人們陷入了另一個困惑:這樣一天一紀錄的上漲還能持續多久?滬指真能上5000點嗎?
在過去兩周時間里,上證綜指十個交易日上漲450點,漲幅高達18%,深證成指漲幅24%。雖然對于“牛市”沒有嚴格指標定義,但是如此漲幅儼然已經在這段時間內構成了牛市行情。
時間退回到五個月前,股市還和前兩年一樣處于“少人問津”的境地,盡管投資者入市意愿的冰點已過,但老股民仍“傷”未愈,新股民則“興”未起。
平靜的表面下暗流在積聚。從反腐“大小老虎一起打”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力推進,增強了人們的信心。信心凝聚,小溪匯成河流。
與此同時,在金融層面,一度滾雪球般膨脹的銀行理財、信托等影子銀行得到清理整頓,無風險收益率漸走漸低,大量逐利資金必須重新尋找出路。
在此背景下,中國股市于7月中下旬開始有所起色,并于9月初之后走出了一波有模有樣的“小牛”行情。
正當股指在持續走高后陷入盤整之際,央行宣布非對稱性降息,這一時隔兩年多推出的政策一下子點燃了股市的熱情。人們認為,央行由此將進入降息降準通道,未來更多釋放流動性的措施值得期待。錢多了,這對于資金推動型的中國股市而言,十分關鍵。
此時,被前期持續上漲和牛市大討論喚醒的新老股民開始蜂擁入市。尤其是沒有經歷過上一輪牛熊洗禮、未有切膚之痛的新股民,更是無所忌憚地追漲,享受了一把難得的“藍籌夢”。
人造牛市暗藏隱患
牛市風起時,券商的8000億融資盤令無數人擔心,現在都9600億了。券商的錢都是哪里來的?融資盤的好多資金可是券商從銀行套出的。而銀行用券商的兩融信用債權打包,以理財產品的方式最終賣給銀行儲蓄老百姓,券商再到期回購。
牛市中,券商儼然已經成了發動引擎。按照游戲規則,以銀行為首的場外資金是不能進入股市玩耍的,現在券商倒成為其向股市輸血的絕佳通道。這既不違反游戲規則,又能讓股市產生資金的虹吸效應。如此一來,不僅豬會飛,還會帶動大象飛。進而對股市的板塊輪動助力,畢竟資金進入都會找便宜的白菜買。
國家戰略性牛市必須是形成板塊輪動的慢牛。所以說證監會再造牛市,是站在一個國家高度的再造牛市,將股市變成資源配置的引擎,根據測算,如果新政策出爐,杠桿繼續放大,融資余額上限則約近3萬億元,而目前是1.2萬億元,但問題是,這種杠桿牛市,卻暗藏巨大風險。
由于此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較低,股市的持續上漲帶動了投資者情緒的急劇飆升,這就產生了一個“人造”牛市,而隨著明年經濟“穩增長、調結構”效果的顯現,經濟一旦企穩回升,那么A股將向真正牛市階段過渡。(來源:東方財富網)
- [責任編輯:Mike.zha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