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沖動大于理性,雖然取得了很可觀的成績,但同時也付出了較高的學費。
如今,中國企業投資海外礦業更趨于理性,以科學的態度面對“走出去”的新挑戰。10月20日,在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海外投資論壇上,一些海外投資者講敘了自己的投資故事,他們積累的投資經驗給業界帶來了諸多啟示。
盡職調查是關鍵環節
今年3月18日,中國黃金集團與美國吉拉德金屬集團經過長期談判達成協議,在剛果(布)成功收購了一個高品位銅鉛鋅礦,銅的品位達到了4.8%,鉛鋅的品位也很高。該礦區內有一條西非重要的多金屬成礦帶,長40千米,探明的各種資源儲量達100多萬噸。目前,地質隊員們正在加緊進行勘探。
非洲有“世界原料庫”之稱,礦產種類很多,儲量也比較大,且大多數礦產品位高、分布連續,便于大規模開發。近年來,中國企業遠赴非洲,在礦業、金融、建筑、制造業等領域均有投資,但是礦業所占的投資比重最大,2011年時達到了30.6%。
中國黃金集團海外開發部總經理童軍虎表示,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有著廣泛基礎,中非人民有著優良的傳統友誼,非洲地質找礦已經鋪開且效果顯著,礦業投資環境也在日益改善。而且,目前礦業市場低迷,進入成本比較合理。
同時,中國企業投資非洲也會遇到諸多挑戰。比如,非洲大部分國家政局不穩定,基礎設施薄弱,飽受貧窮的困擾;西方國家礦業公司進入非洲比較早,掌握了大部分資源。
在童軍虎看來,中國企業在非洲進行海外并購,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定企業海外并購的戰略和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組建自己的團隊;確定投資某一礦區后,簽訂無約束力的收購意向,并提出第一階段的報價,該報價僅為意向報價,沒有約束力;簽訂意向后,欲投資的中國企業針對礦區展開盡職調查,盡職調查一般包括財務、法律、稅收、人事、環境、技術等多方面。
童軍虎強調,盡職調查非常重要。投資企業內外部專家分別進行獨立的盡職調查,并互相驗證。嚴謹細致的盡職調查可以查明風險,減少項目實施中出現的麻煩和問題。
盡職調查多是技術調查,旨在查明資源情況,包括資源量、儲量、品位,以及是否含有害雜質。童軍虎坦言:“我以前認為只要研究一下國際著名中介機構提供的科研報告就行了,其實不然。”在海外做并購時還應進行取樣,比如目標公司的巖芯庫;有時還要打孔驗證,進行冶金試驗;同時,聘請國際知名投行會計師、律師時不能只看名氣大小,首先要看是否有礦業方面的經驗,其次則是在目標國家是否做過項目。
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家華表示,盡職調查是海外并購的關鍵環節,也是海外并購的一把“金鑰匙”。目前正處于礦業深度調整階段,項目并購資金相當于高位時所需資金的幾十分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礦業深度下行調整期不是沒有商機,反而帶來了更大的商機。“關鍵是我們不能再交學費了,要理性地進行海外并購。”他說。
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中國鈷消費量的90%依賴進口,但中國鈷的儲量僅有全球儲量的4%,而且平均品位都在萬分之一左右,甚至更低,絕大部分沒有開采價值。相比較而言,非洲剛果(金)和鄰國贊比亞的鈷儲量占到了全球鈷儲量的60%以上,平均品位比中國的高10倍。在這種情況下,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友鈷業)義無反顧地進入非洲。
2003年,華友鈷業副總裁李笑冬第一次來到非洲。當時,該公司從南非礦石商人手中購得一塊礦區的礦權,后來才聽說他們的礦石都來自非洲剛果(金)。“這些南非礦石商人開著專機直接把我們從南非送到了剛果(金)。就這樣,華友鈷業也一步一步走進了剛果(金)。”李笑冬感慨地說。當時剛果(金)正在打內戰,并不適合投資,因此,華友鈷業只做了前期調研,調研了主要的成礦帶和礦山,計劃有機會再進軍剛果(金)。
一等就等到了2006年剛果(金)動亂結束。2006年~2009年,華友鈷業做足了投資前的基礎工作。第一,完善在非洲的運營保障體系。別看該公司只是在剛果(金)一地投資,但卻做了很多外圍準備工作。他們專門成立了進出口公司,為剛果(金)輸出人員和物資,期間還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通過集裝箱發工作服到前方基地,海關卻不讓通行,理由是紡織品有配額限制。第二,在香港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在剛果(金)投資只接受現金,所以他們只能把信用證開到香港,由香港變成現金后再打往剛果(金)。第三,在南非成立了一個物流公司。對華友鈷業來說,南非是一個巨大的物流樞紐站,所有物流都要經過南非才能發往剛果(金)。第四,專門成立了非洲的貿易平臺。他們從做貿易開始,在若干地方設立了收購點,把礦石從非洲發往中國。這樣進行了半年左右,他們又建立自己的銅鈷冶煉廠。該廠現在發展勢頭良好,一年大概有4億美金的產出,利潤可觀。
有了上述鋪墊,華友鈷業終于于2009年在剛果(金)買下了3個礦山。截至目前,該公司每年從剛果(金)進口4萬噸鈷精礦,出售鈷鹽1000噸,可以生產5萬噸金屬銅;現在控制的鈷儲量有200萬噸,平均品位4%。其旗下鈷產能規模目前排名我國第一,世界第三。
據了解,華友鈷業2013年鈷的產銷規模是6500噸,新的衢州生產基地建成之后,今年的產銷規模將突破1萬噸,明年有望達到近2萬噸。和銅礦、鎳礦的產銷規模相比,這個產銷規模看似很小,但實際上今年全球鈷的產銷規模也僅為八九萬噸,華友鈷業1萬多噸的規模已占到了全球百分之十幾,比例并不算低。
敢做開路先鋒
新絲綢之路上,中亞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家。經過幾年在該國的勘探,新疆遠山礦產資源勘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山公司)已經擔當起在吉爾吉斯斯坦找礦的開路先鋒,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吉爾吉斯斯坦的面積有20萬平方千米,人口560萬,主要以柯爾克孜族為主。該國礦產非常豐富,優勢礦種有金、鎢、錫、汞、銻等,大部分地區已經完成1∶5萬地質調查,只有靠近中國邊境的部分地區僅做了1∶20萬地質調查。
遠山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開展勘查工作遇到的困難有語言交流障礙、法律變更快、政府管控能力低、工作環境艱苦。
雖然吉爾吉斯斯坦官方語言是俄語,但當地百姓主要說柯爾克孜語。因為哈薩克語和當地語言有80%是相通的,所以遠山公司雇用了許多哈薩克族人赴吉工作。
讓遠山公司總經理王仁虎感受最深的還有吉爾吉斯斯坦法律變更之快—一些法律還沒執行完畢,新的法律就又出來了。王仁虎特別提醒在吉投資的同行:要聘用當地律師,最好是俄羅斯族律師,因為他們對找礦方面的法律理解得更為透徹,做事也更為嚴謹;要特別關注礦權證的相關法律。2012年,吉爾吉斯斯坦出臺了礦產資源稅新法,明確要求按照面積和礦種來繳納稅款。一些公司的礦區面積很大,需要繳納很多稅款,因資金問題不得不放棄很多礦權。
此外,吉爾吉斯斯坦的工作周期比較短,主要是從5月份到10月份,且海拔高、工作環境艱苦。但王仁虎認為,地質勘探本來就是一項艱苦的工作,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
從地質構造圖來看,吉爾吉斯斯坦主要有南天山、北天山和中天山3個成礦帶,遠山公司所選項目就在兩個大成礦構造交匯處。2010年,該公司獲取了吉爾吉斯斯坦1∶20萬地質資料,在研究基礎上登記了靠近中國邊境的3個區塊,簡稱為A區塊、B區塊和C區塊。目前,該公司在A區塊找到了2個砂金找礦靶區、1個汞銻找礦靶區;在B區塊找到了銅多金屬找礦靶區、銅鉛鋅找礦靶區、鎢鈷銅找礦靶區、金錫多金屬找礦靶區和汞銻找礦靶區;在C區塊找到了5個找礦靶區,分別是銻稀土找礦靶區、金鎢錫找礦靶區、汞銻找礦靶區、銀銅稀土找礦靶區,還有一處可產富硒天然蘇打水,硒的含量是正常值的5倍。
王仁虎表示,吉爾吉斯斯坦屬于經濟落后國家,投資成本低,基礎地質礦產資料齊全,可信度高,成礦條件好,找礦潛力大,礦產勘查技術力量薄弱。當政局趨于穩定、投資環境逐步變好時,這些將成為中國地勘企業“走出去”到該國進行地質工作的有利因素。
深入研究當地法律法規
2014年5月,中俄兩國簽署了《關于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階段的聯合聲明》,涉及經貿、能源、軍事、高新技術、文化和全球重大安全等多個領域,預計到2015年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將達到千億美元。10月13日,李克強總理和俄羅斯政府又簽署了一系列協議,涉及能源、科技等領域,其中包括8千億盧布貨幣互換協議、4千億盧布天然氣東線供應協議。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機遇。
俄羅斯是中國的近鄰,遠東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契機。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俄羅斯副總理和中國企業家見面會上,就如何擴大礦權這一問題,俄羅斯副總理解釋說,俄羅斯現有兩種礦權:一種已經在俄羅斯企業的手里,中國企業只能與他們合作或者是從他們手中購買礦權;還有一種在政府手里,如果中國投資者申請,99%都能批準。他補充說,現在俄羅斯有15個項目向全球投資者開放,希望大家關注相關信息。
在北京市雨仁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欒政明看來,俄羅斯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也有非常好的礦山。化學元素周期表首創者就是俄羅斯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這從側面驗證了俄羅斯資源的豐富。然而,俄羅斯配套設施、工業設施、基礎設施分布十分不均衡。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面積616萬平方千米,平均每平方千米才一個人,不可能進行鋪開式的基礎設施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擁有龐大人口和建設能力的中國能和俄羅斯形成優勢互補。
他還從法律角度解讀了俄羅斯礦業投資政策框架:俄羅斯鼓勵外國對俄投資,相關法律也比較完備,基本沒有法律空缺,這足已鑒定出其投資環境的基本框架。
對在俄投資,欒政明提出了以下建議:在資源非常好、成本可控的情況下,礦山企業可進行可行性分析確定投資價值;俄羅斯航空、鐵路、公路的交通大動脈相互貫通,只有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因此,投資礦山需要修道路;此外,邊遠地區的電力供應也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遠東地區很多項目都只靠柴油發電。盡管如此,該區的一家加拿大公司仍然能實現年產77噸黃金。
他特別提醒投資者,在俄羅斯修路的審批速度比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還快。后者不允許一些中國施工隊伍進入其本土進行施工,但俄羅斯允許,特別是在當地施工隊效率比較低的情況下,中國施工隊更容易進入。一家中國公司在俄羅斯投資26億美元建設煤礦,用的基本都是中國的施工隊伍。
綜上所述,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礦業應做到盡職調查,了解政治生態,拓寬投資領地,加大投資附加值,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提高投資的成功率。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