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以河鋼招標采購價格為例,硅錳合金累計降幅達650元/噸(含稅包到承兌),年底將至,扭轉頹勢不易但觸底走強機會尤存,下面一道梳理,探尋個究竟。
同鋼鐵相比,硅錳產量不過千萬噸(2013年1103萬噸)體量遠遠低于如今的粗鋼8億噸起步水平,在鋼鐵冶煉中的成本比重也遠不及鐵礦石以及煤焦等品種,無論是冶煉工藝還是成品附加值也決非高檔次產品,但一句 “無錳不成鋼”將看似渺小的硅錳合金儼然奉為“高大上”之列,如同DNA一樣造就每一個人的同時也讓我們能夠區(qū)分不同人之間存在的差異,鐵合金也好,硅錳合金也罷,在鋼鐵冶煉以及影響鋼鐵品種性能方面發(fā)揮著同等關鍵性作用,
硅錳合金與螺紋鋼的相關系數在0.9以上,鋼材市場走勢對硅錳合金影響直接而深遠,而來自于自身生產要素及行業(yè)特點對硅錳合金價格走勢影響更為直接。
2014年前三季度,進口錳礦現貨與外盤持續(xù)倒掛,中間流通大多集中在具備進口資質的大型冶煉廠及國有大型貿易商,中小型貿易商逐步減少甚至退出市場,價格倒掛的形成,一方面國內鐵價持續(xù)下降對錳礦現貨形成持續(xù)利空,另一方面則體現為國外處于相對壟斷地位的供礦商報盤相對堅挺。即使外盤價格在上半年已經出現明顯下調,但相對硅錳合金降幅,顯然下調力度遠遠不夠,國外礦山擁有著成本優(yōu)勢,價格下調空間依然存在,南非礦山的開采力度以及對華市場爭奪將進一步加大錳礦外盤水平的下移。
電力成本占硅錳合金冶煉成本的25%左右,伴隨南方電價優(yōu)勢的喪失,北方生產硅錳合金的優(yōu)勢愈發(fā)明顯,南北方電力價格差異在造成鐵價南低北高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北鐵南運現象,與其被動接受南方高價資源不如主動小幅提高運費采購北方低價資源,這是今年以來中南地區(qū)不少鋼廠的采購策略,這也致使北鐵南運范圍呈逐步加大,而且坐擁電力的供應穩(wěn)定及價格差異,北方大爐化以及新增產能的逐步釋放將加快南運進程。
霧霾也好,APEC會將至政治因素考量也罷,對北京周邊能源消耗行業(yè)都將迎來限產甚至減產考驗,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力度或逐步加大,放眼2014年的冬天,可能環(huán)保因素是四季度市場價格變化的最大因素,至于力度究竟如何,產能影響幾何,價格是否實質性推升,目前仍不好定論,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環(huán)保因素對主產區(qū)的產量影響或低于市場對此事件的高調預期。
同鋼材、鐵礦石等品種不同,鐵合金行業(yè),尤其是硅錳和硅鐵的采購策略,鋼廠方面依然還保持著以往冬儲的傳統,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北方主產區(qū)冬季供暖以煤為主的物流政策難以撼動,另一方面則是近幾年形成的鐵合金四季度上漲規(guī)律,其實這一規(guī)律形成的本質主要是由于南方進入枯水期大面積停產所致,而第三方面則由于鋼廠搶占資源形成的集中采購亂象。無論是哪一種因素形成了鋼廠鐵合金冬儲這一規(guī)律,似乎2014的冬天這一規(guī)律沒有絲毫要被打破的前兆。
五、關稅政策 難有改變
針對鐵合金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關稅的呼聲從來沒有停止過,硅錳20%、硅鐵25%的出口稅率著實對硅錳及硅鐵出口外銷形成長期打壓,但“兩高一資”的帽子摘不掉,寄希望于減免關稅也變的不切實際,雖然美國及歐洲經濟今年以來有所起色,對中國的鐵合金進口或有加強,但針對龐大的國內產量而言,硅錳的出口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結論:我們認為,進入年底,尤其是進入冬季,硅錳合金慣性上漲因素需要關注,尤其在今年霧霾及APEC會議環(huán)保壓力驅動下以及鋼廠傳統冬儲習慣不變的前提下,硅錳合金階段性上漲基本條件成立,而北鐵南運在南方枯水減產的當口將對北方傳統冬儲形成進一步壓力,錳礦外盤價格總體低迷趨勢明朗但年底外盤實質性下調屬極小概率事件,因此在成本得到支撐而產能釋放得到抑制,尤其鋼廠集中采購刺激下,硅錳上漲條件已然充分。
同樣以河鋼招標采購價格為例,我們預測年底硅錳合金上漲合理空間應該在50-150元/噸,2014年全年累計降幅在500-600元/噸(含稅到廠承兌)水平,北方微利,南方虧損的大格局不會改變。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