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是一種美麗的白色金屬,在所有的金屬中,銀具有最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對可見光的反射性,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易于拋光和造型,還能與許多金屬組成合金或假合金。銀還具有較強的抗腐蝕、耐有機酸和堿的能力,在普通的溫度和濕度下不易被氧化。貴金屬中銀的化學性質最活潑,最有工業價值的銀化合物是硝酸銀和鹵化銀。
銀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呈單質狀態的較少,多以硫化物狀態伴生于其他有色金屬礦石之中。目前已知的銀礦物和含銀礦物有200多種,但具有重要經濟價值作為白銀生產的主要原料的礦物有12種:自然銀(Ag)、銀金礦(AgAu)、輝銀礦(Ag2S)、深紅銀礦(Ag3SbS3)、角銀礦(AgCe)、脆銀礦(Ag2SbS3)、銻銀礦(Ag3Sb)、硒銀礦(Ag3Se)、碲銀礦(Ag2Te)、鋅銻方輝銀礦(5Ag2Sb2S3)、硫銻銅銀礦(8(AgCu)SSb2S3)。銀多與銅、鉛、鋅等重金屬硫化礦共生。
銀的提取方法主要是通過選礦使銀富集于重金屬硫化物精礦中,在冶煉這些重金屬過程中提取。與金共生的銀,在金的氰化過程中回收。粗顆粒的自然銀和銀-金礦采用混汞法或重選-混汞法處理。輝銀礦和角銀礦可用重選法富集,也可直接氰化。由于礦石中銀含量較金高,并且銀和硫化銀比金難于氰化,所以銀的提取常用較高濃度的氰化液,并須延長浸出時間,提高攪拌強度,增大充氣量。氯化銀比硫化銀易于氰化,所以硫化銀礦多先經氯化焙燒再氰化。從軟錳礦中提取銀,須先進行還原焙燒,使高價錳的氧化物還原為氧化錳,然后再氰化,以減少氰化劑的消耗。從陽極泥中提取銀,是現代生產銀的重要手段。
長期以來,大量純度較高的銀用于制造銀幣和裝飾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銀已由傳統的貨幣和首飾工藝品方面的消費,逐漸轉移到工業應用領域。目前,銀在電子、計算機、通訊、軍工、航空航天、影視、照相等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影視和照相行業中,由于銀的鹵鹽(溴化銀、氯化銀、碘化銀)和硝酸銀具有對光特別敏感的特性,因此可用來制作電影、電視和照相所需要的黑白與彩色膠片、底片、曬相和印相紙、印刷制版用的感光膠片、醫療與工業探傷用的X光膠片和航空測繪、天文宇宙探索與國防科學研究等使用的各種特殊感光材料。
在機電和電氣工業方面,銀主要以純金屬、銀合金的形式用作電接觸材料、電阻材料、釬焊料、測溫材料和厚膜漿料等。如銀銅、銀鎘、銀鎳等合金制作的電觸頭,可以消除一般金屬的消耗變形、接觸電阻及粘接等弊病;銀鎢、銀鉬、銀鐵合金等制作的低壓功率開關、起重開關、重負荷的繼電器與電接點材料可廣泛用于交通、冶金、自動化和航空航天等尖端工業;在厚膜工藝中,銀漿料使用最早,導電最好,與陶瓷的附著力又強。在醫療衛生行業,銀金、銀汞、銀錫合金等作為重要的牙科材料。
- [責任編輯:Puyunyu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