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國內外眾說紛紜的質疑,國家統計局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再議工業生產與發(用)電量關系。研究報告認為,工業生產增速與用電量增速存在一定落差是長期存在的歷史現象,隨著下半年高耗電產品價格降幅縮小生產回升,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回升,以及經濟繼續回暖惠及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開工率回升,發電量增速將大幅回升,發電量與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的落差將明顯縮小。
研究報告將研究焦點集中在工業生產增速與發(用)電量增速的落差是否合理,認為工業生產增速與用電量增速存在一定落差是長期存在的歷史現象,只不過有時落差較小,有時落差較大。從去年3月份至今年5月份的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與發(用)電量增速看,這一落差呈擴大的趨勢。去年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為17.8%,發電量增速為16.6%,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14.4% ,工業生產增速與發電量增速落差為1.2個百分點,與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落差為3.4個百分點;今年5月份工業生產增速為8.9%,發電量增速為-2.7%,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2.6%,落差分別為11.6個和11.5個百分點,落差較去年3月份明顯擴大。但觀察落差的趨勢可以發現,落差最大的并非今年5月份,而是去年11-12月,11月份工業生產增速與發電量增速落差為15個百分點,12月份工業生產增速與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落差為14個百分點,今年1-2月,工業生產增速與發(用)電量增速的落差有所縮小,3-5月落差又有所擴大。
研究報告認為,工業生產增速與發電量增速的這種不對稱落差表明,工業生產增速與發電量增速雖然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并非是完全同步的。進一步分組觀察可以發現,當生產結構發生較大變化時,發電量增速往往與高耗電企業生產增速的相關關系更為明顯和直接。萬噸能耗企業去年3月份生產增速為20.5%,與發電量增速落差為3.9個百分點;今年5月份生產增速為-0.2%,與發電量增速落差為2.5個百分點,最大落差為去年8月份的7.3個百分點。萬噸能耗企業生產增速、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與發電量增速相比,前者落差比后者明顯縮小,落差更為對稱,落差變化更平穩,今年以來各月落差甚至小于去年的水平。由于萬噸能耗企業用電量占規模以上工業約70%,去年以來其生產波動較其他企業更大,與發電量增速有更強的正相關和趨勢一致性。
研究報告指出,少數高耗電行業用電量大幅下降拉低發電量,但對整個工業生產影響不大。雖然1.5萬家萬噸能耗企業用電量和生產下降,但是整個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回升較快。原因之一是去年四季度以來,少數高耗電行業用電量出現同步大幅度下降,拉低了發電量增速,雖然這些行業產出也同時下降,但由于產出占比不大,對整個工業生產增速的回升沒有產生大的影響。如電解鋁1-5月份工業產值同比下降31.3%,鐵合金下降17.7%,電石下降14.6%,氯堿下降17.2%。同期用電量的下降情況是,電解鋁下降17%,鐵合金下降32.8%,電石下降29.6%,氯堿下降16%。這幾個行業合計共減少用電量327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減少量的64%。而這幾個行業工業總產值僅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08%,產出下降僅影響工業生產增速約0.3個百分點。
研究報告提示,在分析工業生產與發電量的關系要更多注意一個重要的因素——電力行業自身也是用電大戶。今年1-5月發電量同比下降3.2%,而電廠自身耗電量下降6.92% ,降幅大于發電量降幅,從自身產出和用能的角度看,這兩個數據本身就存在3.72個百分點的背差。電廠自身耗電量的大幅下降加大了全社會用電量的下降幅度。1-5月電廠自身耗電量937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同比減少7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減少量的13.7%。觀察不同時期發電量與電廠自身耗電量的變化,可以看出,電廠自身耗電量增速變化與發電量的結構變化有較大的關系。2006年1-11月發電量增長較快,其中火電增速遠高于水電,電廠自身耗電量增速則高出發電量增速4.45個百分點;2008年1-9月發電量增速回落到兩位數以內,其中火電增速明顯低于水電,電廠自身耗電量增速略低于發電量增速0.24個百分點;今年1-5月火電下降6.5%,而水電大幅增長19.4%,電廠自身耗電量降幅則大于發電量3.72個百分點。這表明,在經濟上行期,發電量上升主要依賴于火電增長加快,電廠自身耗電量增長往往快于發電量增長;在經濟下行期,發電量下降首先導致能耗高的火電設備利用小時下降,電廠自身耗電量降幅往往大于發電量降幅(見表)。
研究報告揭示,價格變化、設備優化等因素加大工業生產與發電量增速的落差。去年以來,工業品出廠價格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工業企業在縮減產出的同時,為了盡可能多的增加收入,減少損失,往往在產品線上盡可能增加價格降幅小的產品生產,大幅削減價格降幅大的產品產出,特別是下游產品線多的企業選擇余地大,產值下降幅度小,甚至還有所增長。由于所有的企業為了達到增收減虧的目的都有同樣的動機,因此,整個工業產值下降的幅度沒有價格指數的下降幅度大,而這種產品線的調整在產出下降、產能過剩加大的情況下是很快能實現的,這并不會導致用電量發生很大的變化,卻達到了增加產值(或產值降幅縮小)和收入的目的,這就使得工業產出和用電量增速的落差加大了。在生產下滑、企業開工不足的情況下,設備運行優化也是減少電力消耗的因素之一,這種設備優化并不完全是指技術進步(當然也存在技術進步因素),而是在開工不足的情況下,企業減產通常會先關閉落后的(能耗高的)、效率較低的生產線,而維持更先進、能耗更低的生產線的運行。
研究發現,雖然規模以下工業用電量降幅較大,但工業總量占比較小。今年1-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3.66% ,主要是工業用電量下降造成的,萬噸能耗企業用電量下降6%,規模以上工業中其他企業的用電量增速高于萬噸能耗企業,因此,工業用電量的大幅下降有很大一部分是規模以下工業用電量的下降因素。據測算,1-5月規模以下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約50%,占全部工業用電量減少量的64%。這種下降的原因是,在經濟下行期,小企業的訂單通常最先消失,或者下降得更多,與規模以上企業相比,規模以下企業減產幅度更大、關停得更多。在實際核算中,規模以下工業的生產增速也遠低于規模以上工業。
研究報告最后得出八點結論:
——工業生產增速與用電量增速存在一定落差是長期存在的歷史現象,去年四季度以來落差擴大,主要是用電量占規模以上工業70%的萬噸能耗企業生產波動加大,其生產增速與發電量增速有更強的正相關和趨勢一致性。
——電解鋁、鐵合金、電石、氯堿等少數高耗電行業用電量出現大幅下降,拉低了發電量增速,但產出占比不大,對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的回升沒有大的影響。
——工業用電量第一大行業是電力行業本身,1-5月電廠自身耗電量下降幅度大于發電量,拉低工業用電量。線損電量降幅大于發電量,拉低全社會用電量,但與工業生產增速沒有直接關系。
——5月份當月電廠自身耗電量降幅比4月份有所加大,電解鋁、鐵合金、電石、氯堿等行業用電量回升緩慢,拖后了用電量的回升,但對工業生產增速的回升影響不大。
——在價格下行期,生產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線客觀上導致整個工業產值下降的幅度沒有價格指數的下降幅度大,使得工業產出和用電量增速的落差加大。
——在生產下滑、企業開工不足和產能過剩情況下,通過設備運行優化可以使用電單耗下降,導致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純堿、燒堿、火電等行業用電量的下降幅度均明顯大于產量降幅,這說明生產增速通常都高于用電量增速,并且生產下滑時增速差會加大。
——規模以下工業用電量的大幅下降是工業用電量下降的重要因素,1-5月份規模以下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約50%,占全部工業用電量減少量的64%。而這種下降與5月份8.9%的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沒有直接關系。
——隨著下半年高耗電產品價格降幅縮小生產回升,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回升,以及經濟繼續回暖惠及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開工率回升,發電量增速將大幅回升,發電量與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的落差將明顯縮小。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